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非常讓人感動的書——《樹葉的香味》,它使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書里有許多的小故事,其中有個故事讓我印象最深。那個故事叫做《父親和作業本》:作者的家鄉在甘肅天水貧窮的一個小山溝里。
他們一家窮得連幾角錢的作業本都買不起,每學期只能給他兩個小本本用。他的爸爸規定:每個作業本都必須寫得密密麻麻,正反面都要寫,而且一頁分成30行,一行寫30個字。他用鉛筆寫過的作業本,再給上中學的哥哥用鋼筆寫,最后給他的爸爸用來卷旱煙。尤其,當我讀到他因為作文開頭空兩格,被沒有文化的爸爸誤認為是浪費作文紙而被狠狠的打一頓時,我真是哭笑不得而又難過極了。隨著他不斷長大,要用的本子也越來越多。他的爸爸為了給他買作業本,總是要去很遠的縣城賣蕎麥稈,有時天黑了都沒賣完,又要挑回來,第二天繼續去賣。
盡管如此,還是承擔不起他和他哥哥的“費用”。再后來他的爸爸去了城市賣苦力。當他的爸爸回來時,他看見骨瘦如柴的爸爸背上背著個大麻袋,打開一看,里面竟是許多大大小小的作業本,這些作業本都寫過字。爸爸笑著說:“娃子,那些城里的小朋友家里都有錢,作業本都只寫正面不寫反面,我就撿來給你寫。這些本子夠你兄弟倆寫很多年呢。”文中的他們是多么的節約啊!想想我們,一張紙畫兩下就會丟掉,書包刮破了一點點就換新的,我們平時買一個雪糕的錢,都可以買幾個本子了……
從那一刻起,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節約。同時我也深深期望同學們不要浪費,要懂得勤儉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