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后,不禁讓我發起了深思。《烏塔》寫的是一個德國女孩14歲時,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事。在我們中國,像烏塔這種年齡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什么活都不讓做,就算有了旅費,也缺少烏塔那樣的獨自生活能力。其實,造成這樣的原因不外乎有兩個:1.因為現在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寵著、護著。2.因為現在的教育制度是把學到的東西反映到試卷上,也就是“應試教育”。像高考,一考定終生。
這就是一條鞭子,鞭策著我們的父母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排滿我們的假期,這樣,我們便缺少時間鍛煉獨立意識、學習社會生活能力這幾門人生的重要課程。這些弊病只有我們中國存在,我們不是說,要和國際接軌嗎?那怎么不從我們孩子開始做起呢?或許家庭可以避免溺愛,但家長無法改變教育制度。
不是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嗎?可我們并不允許到岔路上去,連伸頭望望也不行,或許那里是柳蔭深深、鮮花簇簇呢?哎,寫了許多,想了許多,但世界不可能因我而改變,我只能在心底說一聲:烏塔,我好羨慕你!
上一篇: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