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題目,聰明的你一定猜出了我的心聲,沒錯,是不同年代的故事。
聽媽媽說,她小的時候,姥姥好不容易給她一塊小手帕,媽媽真是喜歡得愛不釋手,天天上學都帶在身邊,生怕弄臟了這個小寶貝。可是傷心的一天還是來了。這天與往常一樣,媽媽放學回到家,本想拿出手帕瞧一瞧,可是在書包里翻了半天,最后,把書包里的書本全部倒了出來,也不見它的蹤影,這才相信手帕丟了。媽媽難過地哭了好幾天呢!想想現在,別說丟了一塊手帕,就是把書包都丟了,有的同學也不太在意。
聽媽媽講,她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五年級畢業,從來也沒更換過鉛筆盒和書包,在媽媽眼里,東西只要能用就行,不要分好壞。可是我呢,才過了一學期,就吵著要買新文具,跟媽媽比,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姥姥家有兩個孩子,媽媽和大舅,媽媽是姐姐。姥爺向我講,過去媽媽開運動會的時候,家長就給買兩、三元錢的東西帶去,現在有的同學一次活動要花上幾十元,甚至上百元。
有一次,媽媽和大舅一起參加運動會,都要求穿白鞋,偏偏家里只有一雙白鞋,家長大傷腦筋。媽媽是學校鼓號隊的成員,必須穿白鞋,這雙鞋只好給媽媽穿了。可大舅怎么辦?姥爺找出一雙又黃又舊的黃膠鞋,用白粉筆細致地涂了一層。到了運動會現場,大舅那雙奇怪的白鞋,被老師那敏銳的眼睛發現了,最后,老師把大舅罰下了檢閱隊伍,換上了穿白鞋的同學。大舅站在旁邊,心里有一些失落,也許還有一些不平衡吧。
不同的歲月,不同的故事,雖然我們的日子是一天好似一天,但我們更應該艱苦樸素,發憤圖強,用我們的雙手建設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