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辟R知章吟詠的柳樹,在早春發出嫩綠的新芽,好比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是二月的春風為她裁剪了綠色的裙帶,讓她變得風姿綽約。
同是柳樹,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造成的巨大落差,往往使這些人類生命世界以外的事物,被賦予了我們意想不到的傳奇色彩。
讀過《青海高原一株柳》后,我越發懂得,其實生命落差給植物帶來的磨礪和人的經歷也十分相似。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它經歷了一次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經歷了一次次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九死一生,依然挺立在青海高原上,以一種頑強的精神,給了我強大的感召。青海高原上的柳樹,以艱苦卓絕的努力,彌補了生活道路和命運落差帶來的磨難,壯大成一方獨立的風景,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蔭。
要是唐代詩人賀知章今天還健在人世,要是他能夠到青海高原走一走,要是他能親眼見到這株柳樹的風采,他一定會驚嘆:一千多年前自己吟詠的那棵柳樹只不過是一位風情萬種、弱不禁風的小女子而已;而青海高原的這株柳樹,卻真正是一位意志堅強、百折不撓的男子漢。生命的落差,造就了兩種不同的生命狀態,大概賀知章一定會為這株柳樹寫下又一首千古傳誦的好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