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年級就像一座小山的山頂,而我固然是那位登山者。一直從山底向上爬去,一路上苦也嘗過,難也患過。而這回我離山頂不遠處,卻經歷了不少委屈,或許是因為可憐吧!這便成為了我的六年級的標志。
課間就不用說了。記得有一次在數學課上,我們全班上到了“比例尺”這一課。“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等于比例尺”這一句話全班齊讀著。教學老師便提問道:“同學們既然了解了比例尺,能不能與同座交流一下那些物體放大后可以這樣,去不改變本質?如一人的影子按比例縮小以后可以變大或變小,卻終究是人影。”
不等來世說完,教室是便議論了起來,我對我的同桌說了說:“你想,要是兩把尺子疊一起,按1比10放大,拿尺子不就變成見了么?哈哈哈哈!”我本是開個玩笑,可沒想到同桌竟較起勁來,辯論道:“那是十字架。”“那是劍。”“那是十字架。”“那是劍。”
突然,前面的王同學向老師說道:“老師老師,龔英豪罵您賤!!”“什么。”我心里一想。“是的老師是的。”王同學的同桌也摻和著說道。
我被搞到了云里來,霧里去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了。老是很快向我走來,我心想:“完了”只聽老師說:“真的么?”(老師似乎不信)我一臉無辜的說:“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老師便不加思索的走開了。
“哈哈”我的同桌笑道。我有些無奈的看著他,他這是幸災樂禍。“我終于知道這是什么回事了。”他說道,“你不是剛才說‘那是劍’么?別人聽成了‘老師賤’了。”
我聽了后,哭著笑了笑,但是沒和老是解釋,因為怕打斷了老師講課。
下課后,我走向老師辦公室,向老師解釋了一番。老是笑道:“呵呵,我相信你,你一直是個尊敬老師愛護同學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