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畫家MaertenvanHeemskerck作于1572年在2300年前(公元前3世紀),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寫下了七大奇跡清單:
(1)埃及吉薩金字塔
(2)奧林匹亞宙斯巨像
(3)阿爾忒彌斯神廟
(4)摩索拉斯基陵墓
(5)亞歷山大燈塔
(6)巴比倫空中花園
(7)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古代文明七大奇跡(TheSevenWondersofTheAncientWorld)
(1)埃及吉薩金字塔TheGreatPyramidofGiza2500BCApproximate-Egyptians
(2)奧林匹亞宙斯巨像StatueofZeusatOlympia435BC-Greeks-DestroyedFire
(3)阿爾忒彌斯神廟TempleofArtemisatEphesus550BC-Anatolians-DestroyedFire356BC
(4)摩索拉斯基陵墓MausoleumofHalicarnassus315BC-HellenizedCarians-DestroyedEarthquake
(5)亞歷山大燈塔LighthouseofAlexandria3rdCenturyBC-HellenisticCivilization-DestroyedEarthquake
(6)巴比倫空中花園HangingGardensofBabylon600BC-Babylonians-DestroyedEarthquake
(7)羅德島巨像ColossusofRhodes292-280BC-HellenisticCivilization-Destroyed224BCEarthquake
據(jù)這位旅行家說:七大奇觀乃是他“心眼所見,永難磨滅”。這就是世紀初所謂“七大奇跡”的由來。
古代文明七大奇跡(TheSevenWondersofTheAncientWorld)又譯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指古代西方世界(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愛琴海希臘化地區(qū))的7處壯麗的人造景觀。這些建筑物和塑像,以其宏偉規(guī)模、藝術美感、或獨特的建造方式,代表了古代西方文明的成就,令世人驚奇不已,嘆為觀止。
當時西方(以古希臘為代表)對于中國幾乎一無所知,對于印度也知之不多。否則,至少秦漢時代的一些巨大工程如秦始皇陵、阿房宮(據(jù)說未完全建成即遭焚毀)等,是否也可以列入,而稱為“古代八大奇跡”呢。怪不得國際友人參觀秦始皇陵遺跡時,驚嘆“兵馬俑是古代文明第八大奇跡”!
[編輯本段]
吉薩金字塔
尼羅河畔的金字塔群(thegreatpyramids),是古代埃及王自己修建的陵墓。據(jù)說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共有將近100座,大多都建筑于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一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及尼羅河西岸。吉札金字塔,左邊屬于卡夫拉王,右邊屬于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是石灰?guī)r,部分為花岡巖。3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3位皇帝胡夫(Khufu)、海夫拉(Khafra)和門卡烏拉(Menkaura)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胡夫金字塔高146。6m,底邊長230。35m;海夫拉金字塔高143。5m,底邊長215。25m;門卡烏拉金字塔高66。4m,底邊長108。04m。
在這3座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用200多萬塊巨石砌成。成群結隊的人將這些大石塊沿著地面斜坡往上拖運,然后在金字塔周圍以一種腳手架的方式層層堆砌。金字塔的旁邊還有一些皇族和貴族的小小的金字塔和長方形臺式陵墓。
最初鋪蓋金字塔的外層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塊幾乎全部消失。如今見到的是下面淡黃色的石灰大石塊,顯露出其內(nèi)部結構。金字塔中心有墓室,可以從甬道進去,墓室頂上分層架著幾塊幾十噸重的大石塊。
建成的金字塔被用陵墓。古埃及人相信死后永生,金字塔內(nèi)的墓穴的起初堆滿了黃金和各種貴重物品。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2700-2500年
建造地點: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等地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后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fā)明了一種新的建筑方法。他用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并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在古代埃及文中,因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所以被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cè)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中國人把它寫為“金字塔”(原文是pyramid)。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zhì)陵墓。
埃及現(xiàn)存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雕刻坎石及砌成陵墓?陵墓內(nèi)部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建成的呢?至今還是眾說紛紜,沒有研究清楚。
宙斯[編輯本段]
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宙斯(Zeus)是希臘眾神之神,是奧林匹亞(Olympia)的主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世最大的室內(nèi)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fā)源地。拜占庭的菲羅撰寫記述七大奇觀說:‘我們以其他六大奇觀為榮,而敬畏宙斯神像。’
宙斯神殿是古希臘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臘雅典衛(wèi)城東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處廣闊平地的正中央,為古希臘眾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區(qū);目前這地方盡是一片黃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臘時期,四周環(huán)繞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遠處更有一座密林,綠意濃郁,林中小徑兩旁更是花木扶疏,爭奇斗艷,美不勝收,更是當時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臘時代,那片地區(qū)位于雅典城墻外,到了哈德連帝時代為了擴大雅典城規(guī)模,將城墻往外擴展,才把神殿納入城內(nèi)。
神殿于公元前470年開始建造,前456年最后完工,為多利斯式(Doric-style)建筑,由建筑師伊利斯人李班(Libon)設計,宙斯神像由雕刻家菲迪亞斯(Pheidias)雕刻。
宙斯(Zeus)神殿本身則是多利克式(Doricorder)建筑,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guī)r,殿頂使用大理石興建,由34個高達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撐起來,面積達41。1米乘107。75米,廟前廟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島的大理石雕成。廟內(nèi)西邊人字形檐飾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風格。
至于神殿主角——宙斯,采用了所謂的「克里斯里凡亭」(chryselephantine)技術,是在木制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質(zhì)的衣飾。寶座也是木底包金,嵌著烏木、寶石和玻璃,歷時八年之久才完成。
在旅行家沙尼亞斯巴(Pausanias)的一書中,曾對宙斯神像作了詳細的描述,書中記載:‘宙斯神主體為木制,身體裸露在外的部份貼上象牙,衣服則覆以黃金。頭頂戴著橄欖枝編織的皇冠,右手握著象牙及黃金制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則拿著一把鑲有各種耀眼金屬打造的權杖,杖頂停留著一只鷲’。
至于他的寶座,神像頭上與頭后,雕著「典雅三女神」和「季節(jié)三女神」(春、夏、冬)雕像;腿和腳飾有舞動中的勝利女神、人頭獅身史芬克斯及希臘其他諸神裝飾,底部寬6。55公尺、高1公尺。不包括寶座,僅約高13公尺的神像就相當于四層樓高的現(xiàn)代建筑,使坐在寶座上的宙斯頭部差不多頂著神殿頂。
神像身后掛著由耶路撒冷神廟劫掠得來的神圣布幔。菲迪亞斯更精密地規(guī)劃四周變化,包括由神廟大門射向雕像的光線,為了令神像的臉容更為美麗光亮,更于神像前建造一座極大且淺,里面鑲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欖油池,利用橄欖油將光線反射。矗立期間更有工人前來擦拭象牙,稱為「菲迪亞斯拋光工人」。一名訪客說:‘我可以告訴你雕像的尺寸,但無法形容造成的印象。’
神像昂然地接受人們崇拜達九百多年,但最后基督結束了一切。公元393年,羅馬皇帝都路斯(Theodsius)一世,毅然頒發(fā)停止競技的赦令,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大會也是在這一年終止。接著,公元426年,又頒發(fā)了異教神廟破壞令,于是宙斯神像就遭到破壞,菲迪亞斯的工作室亦被改為教堂,古希臘從此灰飛煙滅;神廟內(nèi)傾頹的石柱更在公元522年及551年的地震中震垮,石材被拆卸,改建成抵御蠻族侵略的堡壘。所幸的是,神像在這之前已被運往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現(xiàn)為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被閹臣路易西收藏于宮殿內(nèi)達60年之久,可惜最后亦毀于城市暴動中。
[編輯本段]
羅德島巨像
希臘羅德島巨像是七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這座巨像建在羅德市(Rhodes)港口的入海處。它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的青銅鑄像,高約33米。因為它只在短短56年間便毀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切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
建造時間:公元前282年完工
建造地點:愛琴海,希臘羅德港
羅得斯島巨像位于希臘羅得斯島(Islandof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Sea)的港口。公元前的羅德島是重要的商務中心,它位于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羅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歷史上羅德島曾經(jīng)被許多勢力范圍統(tǒng)治過,其中包括毛索洛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歷山大大帝。但在亞歷山大大帝歸天之后,全島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戰(zhàn)爭。馬其頓(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帶領四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爭,羅德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們決定用敵人遺棄的青銅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十二年,高約33米,與紐約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復雜的石頭和鐵的支柱加固。但這個偉大的雕像建成僅僅50年多后就被強烈地震毀壞了。傳說中雕像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船只是從腿中間過去,非常壯觀而有趣。這座巨像其實是希臘人的太陽神及他們的守護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筑師Chares設計,經(jīng)過十二年的興建,羅德島巨像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銅包裹,以后更被用作燈塔。但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卻把這幢偉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蓋成為了巨像的致命傷,巨像從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邊。公元654年,羅德島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遺跡運往敘利亞,使這個奇觀的考察更加困難。
[編輯本段]
巴比倫空中花園
跟羅德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6世紀
地點:巴比倫,幼發(fā)拉底河(Euphrates)河東,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左右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不是懸掛于空中,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人們把原本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除"懸掛"之外還有"突出"之意)錯誤翻譯成“懸空”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思鄉(xiāng)成疾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xiāng)而興建的。據(jù)說它要由奴隸們轉(zhuǎn)動機械裝置,從下面的幼發(fā)拉底河里抽上大量的水,來灌溉空中花園里的花草。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tǒng)。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亦遠離幼發(fā)拉底河,所以歷史研究者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jīng)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yǎng)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筑物,不可能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坍塌。由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沒有太多的石塊,因此研究者們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非比尋常,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礫,更有文獻指出: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原本不應該是“空中花園”,由于翻譯錯誤,因此變成“空中花園”。
[編輯本段]
阿爾忒彌斯神殿
阿爾忒彌斯希臘文Αρτεμιδ,拉丁文Artemis),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神、狩獵女神,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而羅馬神話則稱她為戴安娜(Diana),埃及人稱她依西斯(Isis),阿拉伯人稱她Lat。在古代的希臘阿爾忒彌斯女神深受敬仰,因此建成七大奇觀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殿。
建造時間:約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點:希臘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今土耳其的Izmir(Smyrna)南面50公里
神廟建筑以大理石為基礎,上面覆蓋著木制屋頂。整個建筑的設計師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內(nèi)部有兩排、至少106立柱,每根大約12至18米高。神廟的底座約為60乘120米。
毀于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后建起的廟于公元262年再罹火難。阿爾忒彌斯神殿曾經(jīng)歷過七次重建,首座阿爾忒彌斯神殿于公元前550年由建筑師Samos、Chersihon及他的兒子metagenes設計,用伊奧尼亞柱式(Ionian)大理石柱支撐,是首座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當時最大的建筑物。整座建筑物均由heidias、Polycleitus、KresilasPhradmon等當時著名的藝術家以銅、銀、黃金及象牙浮雕裝飾,在中央的“U”形祭壇擺放著阿爾忒彌斯女神的雕像,供人膜拜。后來在公元前356年,神殿被大火及侵略所毀,其后的重建,大理石柱長度增至21。7米,并且多了十三級階梯圍繞在旁邊。最后,由于愛菲索斯人轉(zhuǎn)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St。JohnChrysostom摧毀。
[編輯本段]
摩索拉斯基王墓廟
據(jù)說,哈利卡納蘇斯的毛索洛斯墓廟約45米高,底座上部呈階梯形的金字塔狀,卡里亞王國摩索拉斯國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頂端。陵墓毀于公元三世紀的一次地震中。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點:現(xiàn)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區(qū)
這座偉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由兩名希臘設計師設計,外面裝飾以奇異的雕刻花紋。甫一建成就聲名遠播,公元15世紀初毀于大地震。現(xiàn)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還收藏有一點剩余的雕刻。
毛索洛斯墓廟位于哈利卡納素斯,底部建筑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乘30米,高45米,其中墩座墻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3米。建筑物被墩座墻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zhàn)車。此墓廟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筑外,還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廟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制造,每人負責墓廟的其中一邊。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占,新的統(tǒng)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毛索洛斯墓廟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筑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nèi).自從19世紀開始,摩索拉斯墓廟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毛索洛斯墓廟的資料,令我們對摩索拉斯墓廟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編輯本段]
亞歷山大燈塔
遵照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的命令,亞歷山大城的法羅斯燈塔于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島上,它至少有122米高,用閃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300年
建造地點:在埃及(Egypt)的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島(islandofPharos)上。
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死后不久,他的手下之一托勒密(PtolemySoter)便稱霸埃及,并建都于亞歷山卓,有鑒于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Soter便下令由建筑師Sostratus及亞歷山卓圖書館(AlexandriaLibrary/Mouseion)合作興建亞歷山大燈塔,燈塔于公元前290年竣工。
當亞歷山大燈塔建成后,它的高度當之無愧地使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設計者是希臘的建筑師索斯查圖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筆記中這樣記載著:“燈塔是建筑在三層臺階之上,在它的頂端,白天用一面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只。”1500年來,亞歷山大燈塔一直在暗夜中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它也是六大奇跡中最晚消失的一個。十四世紀的大地震徹底摧毀了它。
法洛斯燈塔與其余六個奇觀絕對是不同,因為它并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法洛斯燈塔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港,保護著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亞歷山大燈塔外傳:亞歷山大港
公元前332年,馬其頓(Macedonian)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于埃及尼羅河口西面建立一個新城——亞歷山卓(Alexandria),亞歷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托勒密王朝開始興起,亞歷山卓便成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并因此而繁榮起來,再加上亞歷山卓位于亞洲,非洲及歐洲三個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羅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象到亞歷山卓是如何繁榮,世界的通商是如何發(fā)達,而且亞歷山卓內(nèi)的法洛斯島(Pharos)更擁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ThePharoslighthouse)照耀著港口。
此地亦有一些神殿和埃及國王宮殿等大量建筑物遺跡。雖然亞歷山卓擁有如此繁榮,但到了今天,亞歷山卓已面目全非,科學家認為由于在公元四世紀的一次大地震,這些建筑絕大部分已倒下.科學家在亞歷山卓港進行過多次的挖掘工程,其中于1996年的一次挖掘中,法國的專家聲稱在亞歷山卓港的海底發(fā)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古代遺跡,同時亦發(fā)現(xiàn)出古代的道路及鋪設道路的鋪石痕跡。調(diào)查人員發(fā)現(xiàn)于古代時沉入海中的雙耳長頸瓶,這是古希臘的一種壺,壺上有兩個手把,用作運送葡萄酒等交易貨品。調(diào)查隊亦發(fā)現(xiàn)了法老雕像的頭部,工作人員以金屬器具先固定法老的頭部,再運用氣球?qū)⒌裣袼蜕纤妫@次調(diào)查是在法洛斯燈塔的可能所在位置進行,只要將雕像的頭部與旁邊的工作人員相比,就可以想象到此雕像的巨大。
隨著這一些的發(fā)現(xiàn)外,多次的調(diào)查已經(jīng)發(fā)掘出數(shù)以千計的遺跡,而發(fā)掘出來的遺跡大多有幾噸至幾十噸重,從這些遺跡中,我們慢慢可以想象到神秘的法洛斯燈塔的外觀。由于亞歷山卓的繁榮,以及古代行船定向技術的落后,可以想象到照耀著整個港口的法洛斯燈塔對于保衛(wèi)古代船員的生命占了一個極重要的地位。后世的人類能否對法洛斯燈塔有更清楚的認識,全在于政府及專家會否重視對亞歷山卓港的發(fā)掘。如果亞歷山卓港的發(fā)掘能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就可以把更多的建筑物特色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