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姐(20歲):90后,被認為是腦殘的一代。其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還是很正常的成長。只是部分的偏激被擴大了。他們思想獨特,他們行為夸張,他們是早熟的一代。他們接觸的看到的聽到的都太多,他們生活在最幸福的時代。
沈小姐(20歲):自我裝飾是90后的必修課,許多女生不惜花費重金改變發型,購買衣服,只為張揚出自己的個性。愛花錢、會花錢,才更有動力去賺錢是90后新生的消費觀、理財觀,很獨特。與花父母的錢相比,花自己賺的錢更安心,也會讓自己慢慢獨立。
汪國青(19歲):90后的人不盡相同,比較大多數都比以前的要張揚一些,而且不夠成熟。90后的人很有個性啊,也比較開朗啊。上次看見一個90后的參加高考,穿著一身很high的衣服,還背個氣球,挺可愛的啊!
汪小姐(19歲):我們不“非主流”,當我們在大街上看到把自己打扮得像個圣誕樹的人的時候,我們也會以鄙視的眼神看待那些“非主流”的人。在我們心中,我們是主流,我們過著主流生活。腦殘的不是只有90后,同樣的,90后也不是都腦殘。所以社會不應該偏激地評論90后,我們敢想敢做,我們有自己的理想,我們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很多努力,我們90后承受的東西比你們想象中的要多多了。
林小姐(19歲):90后的孩子,個性都比較張揚,表面上如何如何跩,其實心里都有一塊很柔軟的地方,只是應該用好的方法去引導。不要給他們施加壓力,因為學校里的壓力已經夠大,應該給他們鼓勵,成功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人格。我個人認為,只要不是違法犯罪,就應該讓他們按自己的方向、個性、理想去發展。
李先生(19歲):時代給了90后與前人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也給了他們不同的生存壓力。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用一小部分人的行為舉止去概括90后。
胡小姐(16歲):90后的我,喜歡一個人在家。經常早飯中飯并在一起吃。總是家——學校——家,三點一線。討厭父母把自己和別人比較。使用最多的稱呼是同學,不習慣常講方言。喜歡寫博,每天上開心校內網。愛去小店淘寶,不為了買什么,就喜歡到處淘寶。
劉聞佳(17歲):每個年代都有各自的不同,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大人們能夠理解我們,不要看扁我們!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誰知道我們日后不會撐起自己的一片藍天呢?打下屬于我們90后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