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的人有不一樣的童年,爸爸和我的童年就不一樣。
爸爸的童年是舊的。穿的是舊衣服,舊鞋子;住的是舊房子,破房子。爸爸的童年是窮的。他小時候早晚兩餐吃的紅薯粥、南瓜粥、蘿卜粥,只有中午才吃大米飯,吃得菜都是自己家中的青菜、咸菜,沒有油,沒有味精,要過年的時候買幾斤肉,所以那時小孩特別盼望過年。過年了,能穿新衣服,能吃上魚、肉。爸爸小時候一日三餐都吃不飽,衣服是破了補,補了又破,再打補丁,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都高興不得了。爸爸小時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從沒有花錢買過一樣玩具,石頭、泥巴、竹簽、樹枝都是他們的玩具。他最好的玩具就是一把自制的“皮彈槍”。“皮彈槍”的“架子”是從農機廠的垃圾中撿來的一根鐵絲,“彈皮槍”的“弦”是姑姑扎辮子的“寬筋”。有了這把“彈皮槍”,用來打小鳥,那是最快樂的了。
聽了爸爸的童年故事,再看看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是嶄新的,新房子、新衣服、新書包、新玩具……什么都是新的。我的童年是富裕的,一日三餐都有魚有肉,每天吃新鮮的蔬菜,時新的水果,外加雞蛋和牛奶,穿的更不用說了,媽媽每年都要給我買幾套新衣服,而且都是名牌。
通過與爸爸比童年,我懂了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更要珍惜著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