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有人說你嬌美,你卻蘊育生機一片……”欣賞著這優美的《牡丹之歌》;品味著眼前高貴華麗的牡丹;環視這碧波萬里的牡丹園子,駐足聆聽游人爽朗開懷的談笑聲;吮吸著沁人心脾的牡丹花香;感受著改革開放政策給家鄉所帶來的深刻變化,眼前總不乏一幅幅牡丹之鄉壯美的風景:仰望藍天,碧空萬里,一塵不染;俯視大地,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牛羊滿坡;極目遠眺,人勤春早,機器轟鳴鑼,碩果累累……
聽完了“牡丹”歌。賞完了牡丹花,請別忘了走近我們那山旮旮。“那里的山路十八彎,那里的水路九連環……”從牡丹園出來往坪山方向走,不過40來公里就到了箐口場,下了車后再往東北方向拐過十八彎的山路,大約50分鐘行程,就會看到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那就是我家鄉的小河,它好像一條白色的長裙,飄蕩在山腳。
小河里有許多美麗的石頭,有的像小狗惹人喜愛,有的像小馬活潑可愛;有的卻像一頭笨豬,呆頭呆腦的,不吃不動,那些石頭奇形怪狀,各領風騷。再看那水中暢游的魚兒,河底爬來爬去的螃蟹,那無拘無束的樣子,好像那就是它們的天下。河水慢慢地流淌著,永不疲乏,唱著一首首輕快的歌奔向遠方。
春天,小河邊的花開了,把水映得一團紅,一團黃的,好像五彩的畫卷;夏天,河邊的樹葉長得茂盛,在陽光下,一片片樹葉倒映水中,只要你凝神看上幾分鐘,眼前就會出現仿佛漁夫駕船出海打魚的情景,中午時刻,你隨時可見光屁股孩子們在水中嬉戲的場面,目睹小伙伴下河摸魚、搬螃蟹,活吞生吃小魚小蟹的新奇;秋天,河邊的紅籽成熟了,摘下來在河邊洗干凈的吃,啊!甜中帶一股酸味。吃幾把紅籽,喝幾口河水,那是山里的孩子獨有的福氣。水中還不時飄過一片片黃色的葉子,打著旋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冬天更美,冬天的水面冒著白氣,如煙、如霧、如塵,好像把人帶入仙境一般,那情境就像《西游記》里面描繪的天宮一樣。下雪了,河溝邊鋪了一層厚厚的雪,小河從中間流過,仿佛是環繞雪山的一條彎彎曲曲的青藏公路,一起伸向遠方……
趟過小河,就來到了青山環抱、云霧繚繞、桃花林子掩映下的村落,那就是我的家。踏進桃花山莊,映入眼簾那裝修得像模像樣,透過朝東的一溜落地窗一眼望去,桃花園景一覽無余,建筑面積約有一百多平方米的豪華小樓是我村支書的得意之作。那是三年前,他用十多萬元精心設計而成的,家庭的裝璜、屋內的設施、院林的綠化都與城里的那些小洋房不相上下。明年他還準備投資修建村級電教館,讓村民進一步掌握科學的種、養殖業技術。他的村規藍圖是讓農家的地里,不再千篇一律,蔬菜大棚、經濟作物、良種水果基地……
只要你坐下來,他就會告訴你:養老保險、城鄉互動、扶貧資金、獎勵基金、技能培訓,為農村發展添磚加瓦的新鮮事;合作醫療、醫療保險、大病統籌、120急救、為農民健康保駕護航的感人事;電網改造、農稅減免、村級道路硬化,讓農民深得實惠的動人事……。
當你離開這牡丹之鄉,再回過頭看看時,你會由衷的感嘆:
牡丹的故鄉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