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和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生產用具以及日常用品瞬間就更新換代,因此而產生了大量的生活,生產垃圾,為了減少和科學地處理垃圾的污染。我們開創系列廢舊物品再生利用的小發明、小制作科技發明創造活動。
通過這項活動是使少年兒童從小就養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品質;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實踐能力。
活動的主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思考的能力,即在生活、生產中,總想把使用的工具改一改、變一變,達到更加方便于人。善于收集生活、生產中的廢舊物品,把生活、生產中的廢舊物品通過動手加工,再創造、再利用或對環境的美化。
“自己動手,變廢為寶”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我們采取一年一個周期,參與實踐活動的對象主要是3—6年級學生。
每年下半年,利用綜合勞技課對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理論培訓,讓學生掌握創新技法。然后根據其特長進行人員分組、分工:
“金點子”組:本組主要是集中富于創新思維、有新觀點、新想法、能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能想法解法問題的學生,提供創新活動的思路(部分“金點子”見附件2)。
“金眼睛”組:本組主要是集中在平時生活之中,有一雙慧眼的學生,組織他們能在人們報廢的日常用品中發現有價值、可利用的東西。為學生在發明創造過程提供必要的材料保障。
“金手指”組:本組主要是集中動手能力強的同學,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能將“金點子”通過自己的一雙手,利用“金手指”提供的素材進行實物化操作過程。
每年上半年結合青少年科技發明活動契機,進行學年初期學生創新發明的“金點子”收集。精心組織科技小組成員對“金點子”的可能性、可行性進行考究。然后組織學生動手采集材料,并動手制作,形成成果。然后把成果在當地推廣使用,并不斷地改進,學期中結合青少年科技發明活動進行校級的展評,然后把優秀作品向上一級申報,學期結束時進行實事求是的總結,并布置下一年任務。
在新一輪課改中利用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而在形成一套優秀校本教材。用科學地處理部分垃圾的良好效應,提高育人質量。
我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優勢:我校多年來,在歷屆青少年科技發明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且有一批扎根學校的且具備該素質的老師。特別是我校的劉凱老師近幾年中,經他輔導的學生創作的科技作品曾送市一級展評。他們課余時間收集學生的“金點子”使學生提供了創作的素材,他長期任我校高年級科學課。利用科學課激勵學生創新發明的潛能。
我校開展“自己動手,變廢為寶”科技實踐活動是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再生利用的創新實踐活動,所以需要的材料隨處可取,需要的設備極其簡單。
其參與研究的人員分工明確,各有所長。開展的效果較好,全校師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此次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生活、生產的實踐中產生“靈感”,我們的老師主要在于收集學生“靈感”,進而輔導學生制作成品。動員學生把成品在實際運用中加以改進,所以對于參與輔導的教師也是有時間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