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小毛驢,八十年代的拖拉機,九十年代的大豐收……新的世紀,新的面貌,港城的繁榮,港城的昌盛,港城的點點滴滴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就讓我們穿梭時空,聽一聽港城的故事吧。
七十年代的小毛驢。聽大人講,七十年代,人們的交通工具大都是小毛驢,在那時,只有毛主席這樣的人物才坐得上轎車,哪有現(xiàn)在的寶馬奔馳哇,連毛主席都坐紅旗呢。那些自行車啊什么的,也只有富豪才坐得起呢。因此那時候的人們便普遍用毛驢代步,想想看,大街上的牽著毛驢,滿街的人,滿街的毛驢,那是怎樣的一番情境呵!無奈,當時窮哇!
八十年代的拖拉機。進入了八十年代,鄧小平改革開放,毛驢換成了拖拉機。為什么呢?分了責任田了唄!拖拉機在公路上“轟轟隆隆”地叫,人們的臉上喜氣洋洋,望著一點一點長大的稻谷、小麥,人們的心里樂開了花。日子好過了,人們逢人便噓寒問暖,其樂融融。
九十年代的大豐收。進入了九十年代,人們的日子便更好過了。年年大豐收,日日樂開懷。小麥、水稻,不再用鐮刀,聯(lián)合收割機一抬頭,家家都吃上了以前的奢求——大米飯。望著自己的成果,看著巨大的改革,感謝偉大主席鄧小平、江澤民。人們激情高漲,載歌載舞,一派欣欣向榮的光輝景象。
港城——現(xiàn)在,已是一個大城市了。滿城的轎車穿梭其間,滿目的大廈盡收眼底,綠地、清水、藍天。人們過上了真正的好日子,各種風景名勝也得以開發(fā)和利用,大家整日合不攏嘴。但在享受繁榮的同時,也不忘感激老前輩,也永遠忘不了曾經(jīng)的苦日子!
美麗的港城我的家,我的永遠昌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