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蠶寶寶出世
開學的時候,老師發(fā)下了科學課的學具,我發(fā)現(xiàn)有個透明塑料袋里面有六粒扁圓形的小圓點。老師告訴我們那是蠶卵,要好好保管。那時春寒料峭,況且蠶寶寶的口糧—桑葉還沒有落實,不宜孵化。
爸爸小時候在農(nóng)村幫奶奶養(yǎng)過蠶,算是有經(jīng)驗的人了。他說要將蠶卵放在陰暗處避光保存,等到了清明節(jié)前后,氣溫回暖,桑葉長出了再進行孵化。我很是心急,經(jīng)常把小袋子拿出來,對光看看蠶卵有什么變化。由于我的不聽老人言,有五粒先孵化的蠶卵因氣溫驟降而凍死了。清明節(jié)前最后一粒蠶卵孵化出來,我把它當做寶貝一樣悉心照顧它,給它起名叫小六。
小六剛孵出來的時候,像個小黑螞蟻,頭大身子小,叫蟻蠶。我家旁邊有顆野桑樹,發(fā)出了嫩綠的小葉子。外婆說蠶寶寶可以吃的,找不到家桑樹,只好用野桑葉做蠶寶寶的口糧了。野桑樹很高,我夠不到葉片,每天由爸爸媽媽幫我摘桑葉。小六看來是饑不擇食了,對野桑葉是來者不拒,把桑葉咬了一個個小洞。由于它太小了,給它換葉片的時候,我用毛筆把它輕輕的從舊葉片上刷到新鮮葉片上。
奶奶養(yǎng)了一輩子的蠶,看我把小六當成了寵物來養(yǎng),輕聲地說:“養(yǎng)蠶人很辛苦的。”媽媽念了一首詩:“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我不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媽媽解釋說:一個住在鄉(xiāng)下的、以養(yǎng)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趕集并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yǎng)蠶人!
二、蠶寶寶蛻皮
過了4~5天,小六不再吃桑葉了,把頭高高昂起,紋絲不動。爸爸告訴我說,蠶寶寶開始眠了。小六醒來,就開始蛻皮。蛻皮先從頭部開始,小六痛苦地蠕動身體,舊皮一點點地向身后退去。蠶寶寶蛻下的皮是呈黃褐色,卷曲在一起。剛剛蛻好皮的蠶寶寶要等新皮硬化后,才能吃桑葉,小六成了一齡蠶。爸爸介紹說,蠶的一生需要蛻四次皮,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后就進入第五齡,五齡末期就可以結繭了。
三、蠶寶寶多了兄弟姐妹
四月中旬的一次科學課,老師讓我們把蠶寶寶帶到學校,展示我們的勞動成果。那時小六已經(jīng)二齡了,我把獨生子女—小六帶到學校,同學們都很同情我,送了我11條蠶寶寶。小六從此有了兄弟姐妹,我的蠶寶寶數(shù)量增加到了12條,可喜可賀!
四、蠶寶寶有了新口糧
徐靜茜向我透漏了一條信息,小區(qū)里有一棵家桑樹,具體位置她沒有告訴我。我和媽媽在小區(qū)里四處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讓我們找到了。從此,蠶寶寶們換了口糧,吃上了正宗的家桑葉。小六開始還不太適應口味的改變,聽聽身旁兄弟姐妹吃得沙沙作響,它也開始努力吃了起來,生怕桑葉被吃光了,餓肚子的滋味很難受喲。新加入的蠶寶寶長得很快,其中有幾條都快趕上小六了。
五、蠶寶寶的身體
蠶寶寶的身體由頭部、胸部及腹部三部分組成,胸部有三對足是用來幫助進食的,腹部有四對足像吸盤一樣可以幫助蠶寶寶固定身體的,尾端有一對尾足,也是用來固定身體的。蠶寶寶身體一節(jié)一節(jié)的,像火車的車廂,第一節(jié)上有和老奶奶一樣的皺紋。
它們的牙齒十分鋒利,像把小鋸子,一圈一圈地吃著,還不停地點頭,好像說:“這桑葉真鮮嫩,真美味啊!”不用一分種就吃了一個大窟窿。媽媽說,這才是真正的蠶食(后比喻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步侵占別人的地盤)。
蠶寶寶身體每一節(jié)的兩側都有小黑點,爸爸介紹說,那時氣門,是蠶寶寶呼吸用的。隨著蠶寶寶齡期的增加,身體的顏色逐漸變淺,背部有一條細線清晰可見,叫做背脈管,功能相當于人體的心臟。
蠶寶寶不知害羞,邊吃邊拉。它的排泄器官叫馬氏管,排泄時它的小“屁屁”顏色先變深,然后馬氏管逐漸將大便推出來后立即收回。它的排泄物由蟻蠶時的小黑點逐漸變成五齡蠶排泄出的黑色、截面呈梅花狀綠豆般大小的糞便,中醫(yī)上叫蠶沙,具有清熱解毒和涼血的功能,可作高血壓的輔助治療,還可以收集起來晾干做嬰兒的枕頭,聽說還可以賣上不錯的價錢。奶奶說養(yǎng)蠶的時候很忙的,沒有時間收集蠶的大便,蠶的大便連同吃剩的碎葉及葉梗施到田里做肥料了。
我還觀察到在蠶寶寶身體的第三節(jié)背部有一對褐色的括號,尾巴上有一根向上翹的刺,我和爸爸媽媽找了很多資料也解釋不清,你能告訴我蠶寶寶為什么會長括號和刺嗎?
六、蠶寶寶結繭
小六率先進入了五齡末期,身子變透明了,準備吐絲結繭了。爸爸出差在外,我和媽媽沒有經(jīng)驗,找不到稻草或波浪形的網(wǎng)格供蠶寶寶上蔟。媽媽疊把紙扇狀,把小六放在上面。小六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還很強,在吐絲前排出了幾粒的糞便。然后在紙扇上仰起半個身子,把頭晃來晃去,又過了一段時間,隱隱約約出現(xiàn)了繭狀,寶寶把身子蹲在里面,不斷地吐絲,樣子很辛苦。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聽到小六吐絲碰到先前吐的絲時發(fā)出“碰碰”的聲音。過了兩個多小時,繭子狀越來越清晰了,可蠶卻模糊了,我也迷糊犯困了。第二天早上醒來,小六已經(jīng)結了薄薄一層繭殼,還可以看到一個小黑點在動,那是小六的嘴還在吐絲。最后連小黑點也不見了,蠶完完全全躲到繭里面去了,它睡著了。
七、蠶蛹化蛾
小六開始從繭子里鉆出來了,變成了老六了,這時應叫它蠶蛾。它剛鉆出來時,翅膀是濕的,而且是疊著的,包著身子,一動也不動,趴在盒子里,只是觸角在晃動。又過了一個小時左右,它的翅膀漸漸張開了,像一只白色的蝴蝶,但是不會飛。
這時我才看清它的真面目,它和蠶寶寶不同。蠶寶寶有14對足,蠶蛾只有6對。蠶寶寶直是個魔術師!
八、繁衍后代
蠶蛾出來了,過了兩天,它的肚子越來越脹,這說明它要產(chǎn)卵了。這時它顯得很不耐煩,一會兒爬到盒子角落,一會兒爬到盒子中央。大約爬了幾個小時,它就開始產(chǎn)卵了。
只見它從尾部排出好多綠瑩瑩的、像芝麻這么大的卵,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再產(chǎn)。一天過去了,它的肚子扁了,于是就靜靜地躺下了……
蠶寶寶真是個好寶寶,它的一生好短暫,又好辛苦!
九、知識的延伸
回顧養(yǎng)蠶的全過程,知道蠶的一生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發(fā)育階段,了解蠶是一種完全變態(tài)的動物。在正常的飼育情況下,幼蟲期從孵化吃桑葉到吐絲作繭,需要20到28天;吐絲結繭約需3天;再經(jīng)1至2天化蛹;蛹期經(jīng)過10到15天就化成蛾,蛾才是成蟲。在化蛾當日,雌雄成蟲交尾產(chǎn)卵,如果產(chǎn)下的是非滯育卵,那么再經(jīng)過10天左右就可孵化出下一代的蟻蠶了。這樣,大約需要40至60天時間桑蠶便可完成一個世代,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千古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歌詠了一種一息尚存、奮斗不止的精神。現(xiàn)在,人們也常以“春蠶”來比喻為理想、為事業(yè)奮斗終身、犧牲自己、造福人類的高尚人格和情操。但從生物學觀點來看,當春蠶把絲吐盡之時,它并沒有死去,只是走完了生活史中的幼蟲階段,即將變?yōu)樾Q蛹而已。
作繭自縛: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來希望于自己有利,結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