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四年級時,有一位老師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堂作文課。
老師春風滿面地走進教室,微笑著拿出兩個雞蛋,一個是生的,一個是熟的,問我們能不能不打碎蛋殼,就能辨認這兩個雞蛋哪一個是生的,哪一個是熟的。大家一聽,愣住了。瞧,同學們歪著頭,有的托著下巴,都在冥思苦想。忽然,性格內向的陳錦波像發現什么新大陸似的,從座位上一躍而起,高興地說:“把雞蛋放在燈光下,有些透明的是生的,不透明的是熟的。”老師隨手把雞蛋放在燈光下,由于燈光比較暗,什么也看不出來。
大家沉默了。可是僅半分鐘的沉寂,李桐舟就有條有理的說出了一個荒唐而又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把雞蛋放在水里,沾水的是生的,不沾水的是熟的。“老師半信半疑的把雞蛋放進水里,結果兩個都沾水,大家一起笑了。
這時,“小博士“李銘姌慢條斯理的說:“把雞蛋放到耳邊晃一晃,有聲音的是生的,沒聲音的熟的。”咦,還真的是這樣,“小博士”就是不一樣,李銘姌的辦法真好!大家都向她投去贊許的目光。
老師又問:“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平時大膽的劉雅雯舉起了手,回答道:“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轉圈,快的是熟的,慢的是生的。”老師笑了笑,轉動了雞蛋,只見一個轉得快,一個轉得慢,老師剝去蛋殼,果然轉得快的是熟的。老師叫劉雅雯上臺解釋,劉雅雯胸有成竹地對大家說:“生的里面是液體,轉得慢;而熟的里面是固體,所以轉得快。”劉雅雯隨著大家的鼓掌聲回到了座位,是她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答案。
這堂課真有趣,真希望以后多一些這樣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