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學老師叫我們做一個實驗。實驗的名字叫“空氣能當動力嗎”?實驗的材料有:一個塑料小車,正面是凹的,反面是平的;一個是較大的氣球;一個是和氣球出氣口一樣大的氣管;一卷較寬的雙面膠等用品。一拿到實驗器材,我們小組就開始做實驗。
我們把氣管一端放進氣球的出氣口中,然后用雙面膠貼牢,這樣不讓氣球里面的空氣從氣管口向外漏掉。把氣球連同氣管一起粘到小車的正面上,這就完成了第一步。我們小組很快的完成了第一步的組裝。我高興地說:“這種小實驗小KS了,我一分鐘就能完成。”說完,我又得意的把小車連同氣球裝好,拿到老師面前,跟老師說:“我完成了”。老師聽了連忙說:“光完成了不行,還要實驗一下,看小車能否開動”。我又想:做實驗,我照樣行。
于是我把嘴放到氣管另一端口上,用盡全身力氣吹,把氣球吹的鼓鼓的,接著趕緊用拇指按住氣管口,不讓氣球里面的氣從氣管口中跑出來。然后把車往地上一放,迅速地把拇指從氣管口移開,只見車頂上的氣球在慢慢縮小,車子卻一動不動,停在原地。頓時,我驚呆了,怎么沒動呢?按照老師講的原理,氣球在放氣,小車應該往前行呀?我百思不得其解,連忙問老師。老師仔細的查看后,笑瞇瞇地說:“這下你知道了,光完成組裝不行吧!自己再檢查檢查,看看是什么原因?”我愁眉苦臉拿著車走回來,隊員問我成功沒有?我嘆了一口氣說:“沒有。”“怎么可能沒成功,我們明明是按照書上的方法去做的呀”?我說:“我也認為應該做好的呀!可吹后只有氣球縮小,車子卻沒動”。“看來我們做不成了”。
我嘆了一口氣說。大家也有些垂頭喪氣了。這時有一個隊員見此情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我們不放棄,一定會成功的”。大家紛紛說:“對,再再檢查檢查。”于是我們再仔細檢查各部分。這時有個隊員說:“不如我們把氣球氣管端口換一個方向,放在車子反面來開”。大家點點頭都認為是個好主意,于是我們把氣球重新取下來,把車頭倒一轉,再重新把氣球粘上去,這次我可沒向上次那樣做完就交上去,我便像剛才那樣把氣球里吹滿了空氣,然后往地上一放,只見氣球里的氣慢慢放出來,車子緩緩向前開著,等氣球里面的氣放完后,車子才停下來,“啊,成功了”!
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我連忙跑去向老師報喜:“老師,我們成功了”!老師聽后說:“不錯”。這時,我又疑惑不解:“老師,為什么這樣做車子會向前動呢“?老師解釋:“這是因為當空氣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跟發射器一樣的動力,動力讓小車前進。。。。。”“那我第一次做為什么不行呢”?“那是因為你粘氣球的方法不對,粘氣球時,要讓氣球的出氣口越大越好,因為這樣出來的空氣越大,聚集的動力就更大,而你剛才粘氣球時,粘在正面凹上,所以粘時出氣口被往下了,空氣幾乎沒有了,所以不能前進”。聽完了老師的解釋,我明白空氣聚集的越多,車子的動力就越大;而且車身的形狀也能影響小車前行。
今天,我又明白了一個關于空氣的道理,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