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這個詞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說成是一個人的心中的希望。日本的池田大作先生說過:“沒有希望的人生不算人生,沒有未來的人生最空虛?!北?柯察金就是一個有信念的人。
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信念。
保爾?柯察金從小在地下黨員朱赫來的幫助下走上了革命之路。他上前線時,右眼失明,他不得不離開前線,但他依然頑強地在筑路工地上堅持著。但后來因傷寒差點失去了生命。在雙目失明后,他想重新回隊,而在妻子的幫助下,最終找到了以筆代刀的戰斗途徑。
縱觀全書,其實保爾?柯察金中間有一段時間完全可以到一個小島上靜養,但他沒有去,而是繼續奮斗在第一線。有人會說他傻,但這一點都不傻,因為這就是他的信念。
有信念的人有很多,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他的簡歷雖然與保爾?柯察金的遭遇極其相似,但他還是寫出了這篇巨著。他好象在對我們怒吼:“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再比如寫《史記》的司馬遷吧:司馬遷游歷各大山川,博覽眾多經典秘籍,遭受宮刑,忍辱負重,筆耕不輟,才有《史記》的誕生;再說李時珍吧: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數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筆耕不息,才有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或者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20年臨池學書,洗筆洗得把池水都染成黑色的了,才有在書法上爐火純青的造詣。再總結一下這四位名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信念是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司馬遷的信念則為的是人類對知識的渴望;李時珍為的卻是人類的生命;王羲之嗎?當然是追求藝術的信念。
不僅是這四位大名人,只要是成功人士便都是一群朝著自己心中的信念去追趕、拼搏的人。要是一人心中沒有信念,那么那個人一定非常的空洞,永遠也干不成一件大事。由此可見,一個信念對一個如的一生有多大的影響。
最后,我還是要說一句:希望大家都能樹立起并堅持自己最初美好的信念,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找到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