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讀了《我要比洋人強》這篇文章后,掩卷深思,想起大仲馬曾說過:“為祖國而死,是最美好的命運!”是的,愛國之心大都相同,但表達愛的方式卻可以各不相同。這份愛,我從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宇在少年時代時的一句諾言:“我要比洋人強!”中感受到了。
“我要比洋人強!”這句話是有由來的。有一天,小振寧在大街上看見一個洋人用黑色的皮鞋蹬著車夫的背,大罵:“病夫,病夫,東亞病夫!”當小振寧快到家門口的時候,看見一個佝僂著背的盲人乞丐,因為看不見沒讓路而被洋人的鐵蹄重重地踏在手上。小振寧心里又生起了疑團。回到家里,他把看到的情景告訴了媽媽,問媽媽:洋人為什么欺負中國人?“媽媽回答說:“因為他們手里有槍。”小振寧知道了原因后,便緊捏拳頭,憤怒地說:“我要比洋人強!”
小振寧的一名“我要比洋人強!”改寫了他的一生,在他成為一名著名物理學家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抗日時期,楊振寧跋涉到湖南長沙,若讀在岳攀山下,而后又攀山越嶺輾轉(zhuǎn)去昆明,1945年,他前往美國深造。抗日時期多么危險,多少人枉送性命,可是不管在多么危險的時候,楊振寧都不放棄學習,他跋山涉水,四處苦讀。他這樣付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些正處與水深火熱中的同胞們。有多少人能先人后已。楊振寧的行為讓我無地自容,在生活中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可以說是“小皇帝”、“小公主”雖然不能呼風喚雨,但家里的親人都圍著我們轉(zhuǎn)。在這樣環(huán)境長大的小孩大多數(shù)不懂得為他人著想,不會顧慮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時候還會無理取鬧,為了哄他家人總是絞盡腦汁。比如說我吧,就當慣了典型的“小公主”。小時候,我住在奶奶家,爸爸媽媽不管我,奶奶就最疼我,我要什么奶奶就給我買什么,有時候,開始不同意,到最后扭不過我只好投降。有幾次我不吃飯,奶奶就急得團團轉(zhuǎn),為了讓我吃飯,用盡奇招。在奶奶的寵愛下,我在家里是“小公主”,在學校里是“嬌寶寶”。在學校一開始我有很多好朋友,可是我老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們的感受,時間久了,我的好朋友都不理我了。經(jīng)過那件事后我學會了照顧別人的感受,漸漸地離我過去的好朋友又和我合好了。
我想楊振寧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汗水和執(zhí)著。但他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單因為他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也因為他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同胞,會為他人著想。
是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愛我們的祖國。我們要:讓先輩們的英靈自豪地驚嘆:啊!這就是我的中華,這就是中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