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zhèn)東柵景區(qū)在桐鄉(xiāng)是很有名的。而我親戚的家在景區(qū)里,所以我常常免費地進進出出。
在那里,一條筆直的河把景區(qū)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小姨爹爹和其它景區(qū)里的船夫一樣,在河里不緊不慢地搖著小船,載著游客來來往往看河邊的風景。河兩岸的房子都只有兩層樓,而且是木頭做的,房頂是斜斜的、有很多灰色的瓦片像魚鱗一樣;還有河上的一座座石橋,與一塊塊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它們連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在那里,石板路是很窄的,只允許三四個人并行通過,汽車是開不進去的。景區(qū)北邊的石板路兩邊是一戶戶只有兩層樓的木頭房子。這樣挨挨擠擠的,打開門或者窗就可以聊天了,多好啊!
在那里,茅盾故居、三白酒作坊等,一個個景點靜靜地灑落在景區(qū)里,散發(fā)出幽幽的書香與酒香。賣定勝糕的小店、賣青團子的小店、賣姑嫂餅的小店、賣糖塔餅的小店,在晃動的藍印花布里也形成了特有的景物,不斷吸引著我的眼球。
我在那里,不走出房子,打開后門就可以直接從河里吊上水來洗手帕,或者跟小姨婆娘娘到河邊看她洗衣服,這時我就可以用毛巾抓幾條小毛毛魚回來玩。有時碰到下雨天,我就在前門看雨水從屋檐上掛下來,落進一個個小凹潭潭里;就在后門看雨點快樂地落進河里濺起漂亮的小水花,來來往往的小船,就有了“音樂”的陪伴。
我眼中的烏鎮(zhèn)東柵景區(qū)像“世外桃源”一樣美好,我也為桐鄉(xiāng)有這樣古老的枕水人家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