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月清秋節又到了!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今年的中秋月是格外的圓,格外的明。黃昏時分,夕陽還沒有完全落山,一輪淡黃色的圓月就已經迫不及待掛在了東邊的天幕上。西邊是桔紅色的夕陽,東邊是淡黃色的月亮,交相輝映,煞是好看。這兩顆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星球,在這陰陽交割時分,延續著東升西落的亙古神奇。
吃過晚飯,我和媽媽在小區小徑上漫步。綠地上到處是賞月的人,或三五成群,或成雙成對。大人們在高談闊論;小孩兒則在高興地嬉鬧著,時而追逐,時而爭執著什么。不禁莞爾:這些活潑的小家伙,他們早就盼著這一天了,猶如我當年也熱切地盼望著小小的月餅一樣。從他們身上,好像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一邊走,與媽媽一邊輕輕的交談著,時而逗笑幾句,時而對著天空指指點點,談論著天上這輪月亮的變化,或是吟幾句前人詠寫中秋明月的詩句。月亮已由黃昏時的淡黃變成了桔黃色,桂花樹的影子已清晰可見;一層薄薄的浮云,給整個夜空籠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朱自清說,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以為極是,心想,要是從哪家里飄出一兩支小夜曲,那就更妙了,聽起來一定是令人心旌搖蕩,遐思飛揚。
夜色漸漸的更濃了,月亮也越升越高。
走了幾圈,媽媽覺得有些累了,便提議回家去了。洗了澡,坐在電腦前,很陶醉的聽了幾首歌,想敲些文字出來,到底還是放不下空中的那一輪圓月,于是便披上外套,獨自來到了樓頂,靜靜地享受這難得的清秋朗月。
夜已經深了,剛才喧鬧的小區已經安靜了下來。偶爾有三幾個人從小路上走過,很快地便只剩我一個人在獨占這無邊的月色,享受這寂寞的自由。秋風已有些涼意,但吹在臉上,卻覺得極為舒適,放開長發,任其在風中飄舞,似乎自己已如風中的仙子般飄逸了。
仰望長空,天空這時已明凈得如同秋水,整個夜空中,只有一輪圓月孤獨地掛在空中。月亮已褪盡了那一層桔紅,銀晃晃的瀉著一地銀輝。平時看見的多是月朗星稀的夜景,但如今晚這般沒有一顆星星陪襯著月亮的美景,卻見得極少。忽然想起張若虛的詩:“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以往很難體會到其中的妙處,今晚,算是真正的感受到了蘊于詩中的神奇、幽深、靜謐和那淡淡的惆悵了。
憑欄遠眺。這個城市已經入睡了,只有那一片燈火在跟空中的月光交相輝映;在那燈與月的交融處,升騰起一層桔紅色的夜霧,整個城市就在這層神秘的夜霧中安詳入眠。全城最高的大廈頂上的紅光,一閃一閃的,仿佛鑲嵌在半空中的一顆紅玉,更給夜空增添了幾分神奇。遠處,偶爾飛起幾朵煙花,靜靜地綻放,又寂寞地謝落。沒有星星,但更遠處的高速公路上,那流動的燈火,又恰如一顆顆流星從天際邊劃過。
心中許多的唐詩宋詞涌了出來,但最后,跳出來的,卻只有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