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了一堂有趣的實驗課——“水中點燈”。
只見夏老師準備了一只干燥的杯子,一支高約六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蠟燭,再加上一盆水。準備完畢,夏老師就開始了實驗。
夏老師先把蠟燭點燃,讓蠟燭油滴在盆底,再把蠟燭固定住。在點燃前,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這不簡單,水火不容,火一碰到水肯定就熄滅了。”老師邊點邊說:“還沒看到結果,不要過早地下結論。”接著老師小心翼翼地望盆子里倒水,直到水面低于蠟燭約一厘米。全班同學都趴在桌子上睜著大大的眼睛,連氣都不敢出。夏老師還開了個玩笑:“你們離遠點,當心把你們的眉毛都燒了。”有的同學哈哈大笑,差點把蠟燭都吹滅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蠟燭也越來越短了。誰知那頑強的小火苗,并不服輸,一會兒又變高了。就這樣反反復復,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小火苗一次次渡過難關,面對眼前的危險,頑強拼搏。最后,將蠟燭燒成了一個“凹”形,火苗到了水面以下,可火焰還是沒熄滅。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最后還是老師揭開了謎底:蠟燭在燃燒過程中融化的蠟,遇水后會形成一個“固體保護圈”,不讓水進入里面。但是進入水里后,為什么不會在水里融化呢?因為水融進“固體保護圈”會把熱量帶走,所以“固體保護圈”能一直保護火苗。聽了老師的解釋,同學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