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蘋果最光輝的一刻是什么時候嗎?那就是掉在牛頓頭上的時候。一個蘋果砸到了牛頓,他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如果那是我們,被一千個蘋果砸到,也不會發現什么的。科學家為什么是科學家,或許就是他們的一觸即動。
年級大會上,俞老師講了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他小時候捉迷藏時,躲在一塊大石頭后,并對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后,他在日本學習造船專業,又因當時中國根本沒有鋼材來造船,去了英國學習采礦專業。可是一年后,他又決定改學地質,因為他覺得,如果不知道礦藏在哪里是不能開采的。
要是我,知道沒鋼材造船,早就放棄了,怎么還會學習其他專業?我心中暗暗地嘲笑他,學一門不就夠了嘛。學這么多有什么用?有那么多時間還不如去過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呢,真是傻。在嘲笑之余,也有些欽佩。畢竟,他能堅持學習三項專業,至少我認為,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一個蘋果,就能讓牛頓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一塊石頭,就能讓李四光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我們每天不知道要見到多少個蘋果,多少塊石頭,卻從沒有提出過什么疑問。
這就是我們與名人之間的區別,他們一觸即動,我們“百觸不動”。每每聽到名人們的小故事,我都會問自己:我怎么沒注意到呢?如果我注意到了,那我就是名人啊!我想,不是我沒注意到,而是注意到了,卻沒有行動。既然發現了,就該有所行動!用年級大會上的一句話來結束我這篇文章:“觸而能動,見賢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