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的惠山腳下有一股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當年阿炳就是在這個地方,拉下了舉世聞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幾十年來,這首二胡曲響徹中國。
而這首曲子的作曲人卻是一位瞎子,他就是大家熟悉的瞎子阿炳。他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他非常熱愛音樂,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患了眼疾而雙目失明,從此,他窮困潦倒,每天在街上靠賣藝維持生活。同時,他還創作過許多有名的曲目,比如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二胡曲《寒春風曲》和《聽松》。
阿炳雖眼睛瞎了,但是他那顆對生活充滿無限向往的心卻還在。在一個中秋夜,阿炳來到了二泉池邊,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耳畔,他拿起二胡,拉了起來,那琴聲起初是委婉連綿,似乎阿炳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漸漸地,音樂進入了高潮,這是阿炳在同自己悲慘的命運做抗爭,又似乎在想象自己未來的道路。最后琴聲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誕生了,后來人們給他取了一個動聽的名字,“二泉映月”。
阿炳的這種熱愛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很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在生活中,像阿炳這樣的人很多,比如那些殘疾人,他們雖然肢體上有缺陷,但他們從沒悲觀,依然坦然地面對生活,克服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我們是小南時代的少年,認真學習阿炳頑強不屈的精神,在學習上,遇到挫折要堅強面對,遇到困難勇往直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希望大家和阿炳一樣,勇敢面對生活學習中的一切困難,做風雨中的強者,熱愛生活,熱愛自己,奏響生命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