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兒時的記憶中,總有一種兒歌般的旋律縈繞耳邊。
六歲的一天,媽媽手捧一本寶貝似的書來到我身邊,拉起我的小手,走出玩具堆。我們坐在沙發上,媽媽一本正經地把一本《弟子規》交到我手中。已經可以借助拼音讀書的我,開始磕磕絆絆地小聲讀起來。
才發現,這是一篇類似于三字經的古文,雖然讀不太懂,但還很上口。就這樣,這本書成了與我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一天,我終于忍不住問媽媽:“為什么讓我讀這書?”媽媽眨眨眼,只輕聲說了一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讓它成為你的老師,教你做人吧!”“老師?書?”我一臉疑惑,還想詢問下去,看媽媽沒有再解釋的意思,我又捧起書,讀開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
”說來奇怪,在我反復的誦讀中,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似乎明白了什么是禮貌待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尊敬長輩,誠實守信、勤奮學習。一篇幾百字的小文章講述了世間的生活規則,讓每個人牢記處世之道。難道不是《做人寶典》,不是良師益友,不是一劑良藥?
它是我最珍貴的啟蒙書籍,我會把這字字句句銘記在心,努力成為一個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