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我國古代愛國大詩人屈原在一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了,所以人們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都要做一些粽子,然后劃著龍舟把粽子投到江里,讓魚蛟蝦蟹們吃這些粽子,別吃屈原的尸體。每到端午節,人們有的活動也與“五”有關。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和要吃“五黃”。“五端”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五黃”是:黃魚、黃瓜、鮮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端午節還要賽龍舟,龍舟頭前坐著鼓手,是為了給船員加油鼓勁的。舟后面站著的是舵手,是控制龍舟方向的。
聽說龍舟不能給女的上,女的是上鳳舟。有的地方過端午節不是吃粽子,而是吃黃豆芽包的包子,比如云南的瀘西。我聽說現在有些端午節的傳統已經沒有在做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將端午節的這些傳統繼續的發揚光大。
上一篇:道不遠人,不得不感恩的理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