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7歲的小剛獨自一人去外婆家玩。他背著書包,帶上一本《一千零一夜》,準備在車上看。上了公共汽車,他找到了位子坐下,開始看書。
到了下一站,車門開了,上來了一位抱小孩的阿姨。旁邊的成年人仿佛沒有看見似的,也不理不睬。小剛立刻站了起來說:“阿姨,我這個位子給您坐。”阿姨坐下后說:“謝謝你,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啊!”他連忙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車繼續往前開了有四五站路,也沒有下去的乘客,倒只有上來的人。突然紅燈亮了,司機急剎車,小明的頭摔在阿姨的身上。阿姨站了起來說:“小朋友,這個位還是你來坐吧。”不用了,小剛就這么站在那里。那位阿姨主動要為小剛拿書包,可是小剛想到阿姨照顧小孩已經很辛苦了,于是堅持說不必了。
終于有乘客要下去了,后上來的乘客急于要搶這個空位,幾位欲搶走那位要下車的阿姨的座位。可是,那位阿姨卻把剛才讓座的小剛拉了過來,告訴他說:“好孩子,你過來坐,不要再讓給別人了,知道嗎?”小剛笑著點了點頭。
這看起來是極其平常的事情,卻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觀。小剛那純潔美好的心靈告訴他:應該尊老愛幼幫助有困難的人,應該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