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誕生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有自己的獨特人生歷程,體驗著生活的五彩斑斕。這就像一個跳動的音符,與我們一路同行。當我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你可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懷抱,他們就是——殘疾人。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的確是這樣,殘疾人雖然身體上出現了一點缺陷,但他們的生活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生活也要有快樂。貝多芬出生貧寒,隨父親學音樂。8歲開始演奏,50歲耳朵失聰了,可他有偉大的理想,克服了種種困難。經過他的努力,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他的成就對同時代及以后歐洲音樂藝術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他在奮斗路途中,享受了人們給他的愛。這愛,像一縷縷陽光,溫暖著他,催其奮進!親愛的朋友,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那次,哥哥去拆房子。當哥哥拆窗戶的時候,從窗戶上摔了下來,傷得很重。到醫院,醫生遺憾地說:“腿沒用了。”哥哥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快垮了。他不斷地扯自己的頭發,歇斯底里地吼叫:“這,對我不公平。”是呀,面對這個巨大的門檻,他也想努力地跨過,可是沒成,他真的面對不了這個現實。直到有一天,他終于跨過了這個門檻。
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我從學校回來,在哥哥面前說:“哥哥,今天我學了《直面挫折》一課,里面有一個故事叫《井底的驢》,說的是一只驢一不小心掉到了井底,主人在井口很著急。最后,他意識到驢子老了,就決定把這口井給填了。”我眨了眨眼,故意不往下說。“填了么?”哥哥接了上來。“于是呀,他找來了鄰居,大家拿起鐵鍬就開始填土了。”我干咳了兩聲。“接下去怎樣?”哥哥急了。“這驢子覺察到了危險,起先它在恐慌,后來她想到了一個辦法,當黃泥掉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它就迅速地抖落下來,然后用腳踩緊。就這樣,它慢慢地升到了井口。而后,縱身跳了出來,它得救了。”“驢子在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還是熱愛生活,所以它能存活下來。‘哥哥,我相信你也會如此,會堅強起來,一定能從這苦難的‘枯井’里走出來,走向人生的輝煌。”哥哥聽了我的話,點了點頭。我發覺,他的眼睛變得亮堂堂了。
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人生歷程中的一塊墊腳石;每一個障礙都是一場小小的考驗,都能磨煉我們的耐心,增強我們的勇氣;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前進的機會,都能鍛煉我們的意志,培養我們的能力。躲避他們,逃離他們,反而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只有堅強地去面對他們,戰勝他們,才有可能開創美好的未來。你、我、他都一樣,健康的人也好,殘疾的人也罷,都是這樣的道理。
愛是什么?是“親人“的懷抱,溫暖的歸巢。在這里,我們用慈愛的傘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晴空,我們用關愛之心給他們捧上一杯香茶……愛,就是小蜜蜂一樣勤勞,用甜美的花蜜滋潤殘疾人的生活。愛,也是一份神圣的責任,一縷和煦的陽光……
讓愛駐留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