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我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一共有十五課,其中的第十一課——《我是合格小公民》,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誰對待路人能像對待客人那樣彬彬有禮,誰就是世界公民。”這是培根說的話。用禮貌和重視對待別人,注意小節是做好大事的秘訣。書中說每一片亂扔垃圾的背后,都有一個沒有公德心的人。的確社會公德心是溫暖社會的良心,文明要繼承,和諧要構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顆公德心,社會秩序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和諧社會才可能實現。
毛澤東認為就算自己是國家主席,也應該遵守規章制度。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去醫院看望政委,兩人之間交談得非常愉快。因為政委是病人,于是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可以會客。”毛澤東聽了,立即向護士道歉,隨即辭別,離開病房。
周恩來同志認為無論誰都要遵守規章制度。有一次,周總理乘車去政協會禮堂開會,司機違反了交通規則,交警批評了司機很長時間,從而耽誤了開會時間,同車的干部要去和民警交涉,被周總理嚴厲制止了同車干部的行為。周總理認為既然交通規則是政府頒布的,政府總理就應帶頭遵守,總理不遵守,就是帶頭破壞制度。還有一次,周總理想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圖書館打電話,要借一下。可圖書管理員小黃卻說:“圖書館有規定,圖書不外借。”周總理便冒雨到圖書館看書,還表揚了小黃遵守規章制度的行為。
劉少奇同志也認為遵守制度很重要。有一回,他去散步,途中想去看看某炮兵陣地。戰士說要有上級指示才能去,劉少奇覺得這個戰士的行為應當表揚。
以上三位是我國開國領袖遵守規章制度的故事,我們小學生難道不應該學習這種品質,嚴格要求自己嗎?按學校、社會各種紀律檢查自己的行為,這樣長期下去,就可以逐漸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同學們,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全國人民都不遵紀守法,那么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多么混亂啊!整個城市會變得烏煙瘴氣,同時整個國家也會衰敗下去。德國之所以能成為一個世界公認的法治相當完善的國家,是因為德國人有嚴格的法律規章意識,尤其是程序規則意識。
可見,我們除了要遵守規章制度,還要注意道德的修養。我們可以在別人遇到困難時,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別人灰心喪氣時,給予他人一個甜甜的微笑……在生活中,我們要盡量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既要講究私德,也要講究公德,建筑人格長城。
一個人的美德表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它應該是一種良好習慣的堅持,而不是偶爾為之,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公民應該做到:⑴上下樓梯靠右行。⑵不隨地吐痰。⑶不亂扔瓜皮果殼,踐踏草坪。⑷上下車要排隊。⑸不隨意折花草。⑹不隨意進網吧。⑺不抽煙、喝酒。⑻過馬路時,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⑼上車主動買票。⑽未經家長同意不隨便出門。以上這些基本的規章制度你做到了嗎?每個人心中都應有兩把尺,一把用來衡量自己,另一把用來衡量別人,發現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希望同學們都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