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得,海德格爾曾經說過:“人應詩意地棲居在地球上.“詩意,讓我不禁想起明凈的碧空下,一望無盡的藍色的水,月亮也許將上來了,一群群和諧的人們,思想的神要臨到了.
腦海中還久久浮現出2009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世界氣候大會上,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會議宣告了低碳生活即將開始.
在我眼中,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從字面上看,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時間所耗用的能量盡量減少,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曾幾何時,我們的生活開始用碳來計算;曾幾何時,我們想要多種一棵樹,打開一扇窗;曾幾何時,我們不經意間騎車,走路;曾幾何時,我們漸漸舍棄了牛排,自備了購物袋.低碳生活讓我真正理解了"生如夏花般絢爛,去如秋葉般靜美"這句話,因為這種"小行為,大改變"的做法讓地球換了一個活法.
無論是低碳社會,還是低碳城市,這一理念都著眼于人類未來,近幾百年來,以大量礦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為標志的工業化過程讓發達國家遙遙領先于發展中國家,它們的生產與生活長期習慣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樣板,最終導致了世界被高碳綁架.低碳生活的理念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和理想.但是,低碳生活也面臨著挑戰,最根本的挑戰是它要求人類改變自工業化以來形成的生產消費理念,特別是那種消費至上的消費文化,選擇低碳生活無疑意味著我們必須拿出足夠的勇氣并準備相應的行動手段來審視自己.
還記得中國有一句古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深深體會到中國式的低碳生活.占主流的低碳生活理念是"適度吃,住,行,用,不浪費,多運動."如果用中國文化來概括,那便是"勤,儉"二字,曾經見過一個網站叫做"中國低碳網",還依稀記得一個工作人員說:"我更喜歡棉布衣服,因為生產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這是不環保的.我個人能做的都是小事,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效果就是巨大的."這就是中國式的低碳生活,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有的只是默默的一點一滴的積累.
我曾經想象過未來不久的低碳生活,那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也許,暖春會是"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也許,炎夏會是"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也許,爽秋會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也許,寒冬會是"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無論怎樣,世界必將因為低碳生活而更加的美好,低碳生活也必將因為世界而更加的活力.
你,我,我們,需要的不再僅僅是對低碳生活的了解,更需要的是對低碳生活的行動.以后的以后,我們必將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那里有我們的美好,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