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終歸晉\'。。。。。。這個周末,我又一次次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這是我第五次看《三國演義》這本書了,為什么我那么喜歡這部經典之作呢?當然是因為里面有好多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武過人的趙云,奸詐陰險的曹操,仁義愛民的劉備,。。。。。。無不叫人稱奇。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為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著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眾江南,與曹操并爭天下。今操。。。。。。愿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唇相譏:"茍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采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后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親愛的同學,你們也來欣賞《三國演義》,一起來感受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