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校門,我不喜歡馬上回家,總需要在學校附近亂晃一會兒,然后再去車站。
路旁有一家鍋貼店,規模并不大,但與附近小吃店不同,這家店主人特意在門外擺了兩張桌子,弄出一副排擋的范兒來。店面并不大,在一間兩層樓的房子里,旁邊就是曾經繁華而現已寂靜的朔門古街。
店的大門前擺放著三個爐子,最左邊的用來熬豬臟湯或骨頭湯(這家店兼營面食),右邊兩個則是專門用來煎鍋貼的。這家店的鍋貼據稱在附近是有名的,或許是因為整條巷只有這一家有賣鍋貼吧。不過也確實好吃。過往的路人,餓了饞了,買十幾個鍋貼,提著袋子,邊走邊吃,香氣四溢。
一樓的門面上還有一個活動雨篷,店主平時只喜歡把雨篷拉到剛好可以遮住煎鍋貼的爐子。夏夜的晚上,坐在店外的桌子上,買一些小吃,身旁時古舊的朔門街,抬頭就能見到天空與繁星,如果再叫上幾個朋友,擺上幾個杯子,隨便倒點飲料,邊吃邊聊,頗有露天排檔的味道。
看上去,店主人守這攤子已經有些年頭了,無論是煎鍋貼還是煮面,動作都十分嫻熟。他的記憶力也十分厲害,就算十幾個客人同時在,只要是跟他說過要吃什么,吃完結賬時只要看見那顧客就能知道他剛才要過什么,決不出錯。
我經常去吃,也留意過他煎鍋貼的方法。他妻子在店里面包好餃子,然后他進去把餃子端出來,挨個放進鍋中,用骨頭湯或豬臟湯逐個先熬上十幾分鐘,然后再倒一盆油進去煎幾分鐘,鍋貼就好了。那鍋貼在酸酸的醬油醋里蘸一下,一口咬下去,底面脆而不焦,皮是軟軟活活的。雖然煎的時候泡在了一大盆油里,但吃的時候絕對不會覺得一點點油膩。
美味的鍋貼,就在我的學校門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