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在家里讀巴金的著作。整整一個暑假,我的收獲真不小啊!首先是讀巴金的《海上日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描寫日出的燦爛光芒時,寫到“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我記得語文老師在課上講到這句話時,特別提問為什么巴金要把自己說成也是一個明亮的人。當時很多學生都回答太陽照到巴金身上,巴金全身閃動光芒,由此他說自己是一個明亮的人。
老師肯定了大家的回答后補充說:巴金向往光明,憎惡黑暗,海上日出帶來光明,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然后我通過查閱資料才知道寫《海上日出》的時候,巴金只有23歲。同年,他把自己在海上看星星的經歷寫成《繁星》,收錄在《西行雜記》里,文中那一句句樸實無華、積極上進的語言深深感動著我。接著我查閱小學課本上的課文《鳥的天堂》。巴金用他那充滿感性的文字,向我們描述了他兩度劃船經過榕樹下看到的美景,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后來我們又讀到了他的散文《燈》,文章最后那一段話,給我印象最深刻:“我信賴這一盞永遠閃耀的燈光,我信賴我有這毅力,盡管黑夜茫茫,有信心必然會達到最終的目的的。”巴金用他那火一般的熱情感染、激勵國統區的民眾,他真的像一盞明亮的燈,在人們心里閃閃發光。現在,文學巨匠巴金離我們而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它將激勵我們樹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將來,要做熱愛生活的人,要做堅強的人,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