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讀罷《三國演義》,卻仍然被折服了。不知是那跌宕起伏的歷史,還是那形象鮮明的人物。
肝膽相照的桃園三結義,忠心耿耿的千里走單騎;英勇無畏的當陽救主,神機妙算的赤壁鏖戰。著名的松下電器董事長曾說:“松下成功,功在《三國》。”或許是因為那數不勝數的計策才會成就今天的輝煌。而《三國演義》中計謀最高的莫屬臥龍先生了。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自比管仲,樂毅,政治家、發明家、軍事家。諸葛亮是蜀國丞相,四出祁山。在上方谷遭遇百年大雨時,嘆息了:天要亡漢!終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臨終之前也未曾忘卻先帝之遺命,奈何孔明怎能只手補天?可見他的忠誠足以與關云長想媲美。
同時,諸葛亮有是一位發明家。在三伐中原時,因道路崎嶇,便發明了木牛流馬,運行極為方便,類似于今天的獨輪推車。收復孟獲后,班師回朝時,因為波濤洶涌,軍馬不得向前。孔明又發明了我們現在常吃的饅頭用來祭天。而能使諸葛亮永垂青史的,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軍事才能了。不論是初出茅廬的火燒新野,還是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亦或是大敗魏軍的劍閣妝神,都可以說明一點——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得天下。漢末名士司馬徽的這一神來之筆,是劉備決心三顧茅廬。最為神奇的是武鄉侯竟能預測天氣(草船借箭);
借來東風(七星壇祭風);七敗南蠻(七擒孟獲);文采出眾(罵死王朗);出奇制勝(三氣周瑜);沉著鎮定(彈琴退仲達)。諸葛亮一生八字可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