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能夠吸收到這種向往和珍惜,誰的心靈里就多少具有了趨向于無限完美無限崇高的動力。——題記
“少年哀樂過人,歌泣無端字字直。既壯周旋雜癡黠,童心來復夢中身。”念著龔自珍的《已亥雜詩》,我的思緒卻飛向了那本讓人為之感嘆的《石頭記》——《紅樓夢》。
在書中,我感受到那些聰明漂亮的青年女性不該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在書中,我意識到封建大家族必然衰敗的結果;在書中,我體會到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并不是來自理性的認識,而是來自直接的感受……讀《尤二姐吞生金自逝》,我為尤二姐惋惜;讀《抄檢大觀園》,我為晴雯悲嘆,為司棋哭泣,為入畫悲哀;讀《賈迎春誤嫁中山狼》,我又為迎春痛心……
從青春守寡的史湘云、李紈;再到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迎春,遠嫁的探春和悲觀絕望,青春出家的賈惜春;最后跳井而死的金釧兒,含冤而死的鴛鴦,撞壁而死的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晴雯,被強盜搶去的妙玉……她們都是“薄命司”冊子上注定沒有美好結局的人物。在這部《紅樓夢》中,我最愛,也最嘆,更最贊于林黛玉。“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在她眼中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場所,在清幽的瀟湘館里,她過著“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濕”,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的凄涼長夜……
從《詩社競選》到《焚燒詩稿》,我為黛玉長嘆息,歌成馀意尚彷徨!我愛《紅樓夢》,更喜歡于它讓我對封建時期女性的認識,更悲于青年女性的悲慘遭遇!讓我們“撫桐閱《紅樓》,隨夢夢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