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有我可愛的家鄉—大東關。一條筆直的大道通向村中,道路兩旁的白楊樹茁壯挺拔。微風吹過,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向過往行人招手致意。來到村中,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棟棟樓房。聽奶奶說,改革開放前,我們村很窮。一間間矮小的土房,一圈土院墻。
屋里的擺設十分簡單:兩節破舊的墻柜,一個櫥柜和兩把椅子。比較富裕的家只有一個半導體或一輛自行車,生活上也非常苦,整天吃玉米面,只有到了春節,才能吃上幾頓白面。有少數家庭甚至連飯都吃不飽。社員們一年到頭分不到幾個錢,好多人家反而欠隊里的錢。自從實行了黨的富民政策,我的家鄉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間間矮小的土房不見了,代替它的是一棟棟兩層小樓——新農村改造工程。家里的擺設也煥然一新了:電腦、全自動洗衣機、壁式彩電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有許多家還買了小轎車,全村增加了十來臺聯合收割機,現在我們村可以說是家家有存款,戶戶有余糧。
談起家鄉的變化,鄉親們都感慨地說:“這都是黨的政策好啊!”當我看到村中的一景一物,心里更是無比地舒暢,我不禁在心里說:“可愛的家鄉,我長大了,一定要讓您變得更加美麗、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