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伯牙與子期之間的情感更是感天動地,催人淚下的。
對于知己的評價,王勃也感嘆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每當我讀起《伯牙絕弦》這首古文的時候,我的心不禁由湖水一樣平靜變成了如大海一樣澎湃。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這是何等的默契,何等的相知,又是何等的深情厚誼,又怎能不令世人動容呢?鐘子期死后,伯牙可謂是黯然神傷、悲痛欲絕,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
現在人與人之間很少有那種真情,人們相處的時候都留個“心眼兒”,實際上這是假聰明。我們的國家已經繁榮富強,只是缺少了一種像伯牙,子期的情誼,缺少了一種朋友的互相信任,這才引出了“自掃門前雪”“人心難測”的話語,這些都應該令我們深思:難道朋友不是要真誠相待的嗎?回過頭來再仔細品味《伯牙絕弦》這古文說明的道理,再仔細品味伯牙和子期那真摯的,毫不虛偽的友情,這又怎能不讓我感動呢?眼淚為這茫茫宇宙中的一對知己流下,流得理所當然。《伯牙絕弦》也讓我懂得了:人生苦短,知音難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