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下午,天氣微涼,有風,半陰天。出于尋找舊事物,回憶過去的目的,攜友單車前往小時候我們家居住的一條古街。
歷史悠久而宏偉的泉州代表性建筑,是古街的入口。穿過一條繁華的商道和喧鬧的人流車流,我們的自行車停在了東西塔前,那兩座墻壁斑駁的木塔是我童年記憶的開門閂。“我曾經來過這兒,在小的時候。”我對朋友說,但是歲月無情的篩洗使我對這里的印象變得模糊。“自從上小學以后,我再沒來過這里。”
依依惜別后我們繼續前行,來到了古街。這是頗具滄桑感的一條街,它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視野內,街道的兩端栽種著今天在高樓云集的都市里很難找到的一棵棵參天大樹,破舊的瓦房和旁邊的殘垣斷壁甚至墻壁上那些隨手留下、不加修飾的涂鴉,都在我腦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忽然間我意識到方才身邊的喧囂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少有的寂靜氣氛,我明白我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我和朋友慢慢地騎著車,風從耳邊“呼呼”刮過,如鋒利的刀刃般割得我們的臉頰陣陣生疼,而我們卻始終注目于四周的優雅景色。熟悉的灰瓦和房屋獨特的建筑造型讓我支離破碎的童年記憶慢慢重組。在泉州,這種古厝是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小洋樓充斥著這個城市,這無疑是我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印跡,但與此同時這是否也代表著某種歷史的流失?我卻還懷念著我兒時游戲的情形:陳舊祠堂里的追逐打鬧和藏貓貓、對那星黑暗中不斷搖動的燭火的懼怕、供神臺上栩栩如生的關老爺、還有無聊時蹲在古厝屋檐下看水溝里旋轉的葉子的景象。我仿佛踏在一條時間的走廊里,我的童年如電影特寫般緩緩切換,重現在眼前。我想我的神情大概有點恍惚吧,自行車還差點把持不住,撞到了人。
街道邊,我看到一個已經關閉的禮拜堂,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看過許多老人進去虔誠祈禱,還有一些年輕人在里面輕唱禮歌。然而今天,我所看到的是一片荒涼的境況,廢墟內野草叢生,就連已經鍍上鐵銹的大鐵門也爬滿了枯藤。面對這座曾經輝煌的古建筑,我無話可說,只能在大鐵門前長立仰望,童年的所有東西,除了記憶,大概都不屬于我了吧。
我們繼續在似乎漫長的古街里徘徊不定,流連忘返。只可惜這條記載著我的童年的走廊還是存在著盡頭。在一片茂密的樹木后我們重又聽到了汽車發動機轟轟作響的聲音――一條車水馬龍的大公路截斷了古街的延續。我猛然想到這條古街的兩端被兩條現代化的公路擠壓著,估計這幾年古街又要面臨整修了,這一段歷史將被漸漸抹去。我心頭涌上些許惆悵,遙想幾十年后這條古街是否還能存在于泉州,或是殞滅于現代化的鐵蹄之下呢?我們騎著車悻悻而歸。
幾天后,仍舊是下午,但所幸陽光明媚,稍去寒意。我第二次來到古街,只不過是單車,獨人。我漫步在林蔭下,看著瓦房上一頭貓慵懶地臥在那里享受陽光。在這似乎已經停止的每一個瞬間,我在古街深處盡情地傾聽著老人們用古老質樸的鄉音進行的交談,感受著古街上陳舊的墻壁上獨有的粗糙感。再看看不遠處聳立的一片高樓大廈,我突然萌生了一種莫名的傷心感慨,我的眼圈大概是紅了吧。佇立片刻后,我轉身在夕陽灑下的余輝中蹣跚離去。我想不久以后我還會再來,這在這個充斥著冷冰冰的高大建筑物的都市里一處難得的溫暖境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