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這個寓言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為我們所熟知。南郭先生這個丑陋的反面形象也在我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提起南郭先生這個人物,絕大多數人都不禁會聯想到幾個帶有豐富貶義色彩的詞語:狡詐、陰險、卑鄙、自私……種種貶義詞,在現代人眼里,用在南郭先生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而我的見解卻有所不同:難到,這個給人以深刻啟迪的寓言故事中,另一個主人公——齊宣王就沒有責任么?
想必,大家都知道,歷代的皇室公爵,選拔人才,尤其是享受極高待遇的人才,必定是經過層層篩選,過五關、斬六將,經過仔仔細細的考察推選出來的,才能得以重用。更何況是一國之主呢?回憶一下故事中的一個片斷: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個片斷就是最好的見證。
正是因為齊宣王這種對待事物不認真、濫用員工的制度,才讓想不勞而獲的南郭先生有機可趁,從而在皇宮中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撒下彌天大謊的南郭先生。得以在齊民王即位以前都在宮中享受著安逸的生活,這也不正說明了齊宣王犯了錯誤不加以改正嗎?
盡管南郭先生是一個混飯吃的典型,但齊宣王犯的錯誤也非常嚴重。換位思考,若你是一國之主,面對幾百號人的伙食,是要付出昂貴的代價的,能不好好審查嗎?再說齊宣王既然講究面子問題,愛擺排場,一定講究聲勢浩大,那么幾百號人之中若有不止一個的人像南郭先生那樣,靠欺騙過日子,樂聲一定不那么悅耳動聽,很容易讓人察覺出有問題。在竟俜時,南郭先生那樣吹噓自己,也非常值得人懷疑。
這就是我對濫竽充數這個典故的看法,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