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從現代信息論看來,語文四種基本能力中的聽、讀屬于信息的輸入、儲存,而說、寫屬于信息的加工、輸出。換句話說,說、寫的過程都是信息的重新加工、輸出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一致的,即說就是寫,寫就是說,說話就是作文,作文就是說話,二者是可以畫等號的。也正是從這個角度,我把作文定義為表達,此時的作文為動詞,即說、寫之義,有別于靜態的作為名詞的傳統意義的作文(此時的作文是一種觀念形態,是客觀外界事物在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作者已完成寫作過程后所呈現出來的共他人閱讀的一個文本)。
表達的意思,或者說定義,就是表示、陳述,表達者(我們通常稱之為作文者)用語言(口語、書面語)表示、陳述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見、觀點等。所以,作文即表達。此外,用表達這個詞,就可以將說話、作文統一起來。說話是表達,作文也是表達,所以從表達這個角度來說,說話和作文是統一的。即說話是作文,作文也是作文,但這個作文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作文。傳統意義上的作文僅指書面作文,即寫文章;這個作文不僅指寫文章,也指其它書面表達,如數學作業,而且還指說話(口頭表達),范圍要寬廣得多。也就是說,只要是用語言(或者說聲音)表達,都可以看成是作文。也就是說,一切表達都是作文,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只要是表達都可以看作是作文。總之,作文即表達,一切表達(包括口頭的、書面的)都是作文。
擴大了外延的作文理念,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了半壁江山,甚至居于核心地位。讀書、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這個應用就是表達,就是作文。所以,古時候,考狀元什么的就考寫一篇文章是有道理的。但是,現實中的語文教學卻本末倒置,閱讀教學占了大部分時間,作文教學卻沒有用多少時間。究其原因,傳統的作文理念認為作文就是文章,整篇的文章,作文教學就是教學生寫文章,而這又費時費力又見不到效果,費力不討好的事又有誰愿去做呢?因而,現實中的語文教學使得作文教學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成了教師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的內容,這與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擴大了外延的作文理念,讓我們認識到作文就是表達,一切表達都是作文。
既然是表達,當然就有表達的內容,表達的技巧,而表達對學生來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因此,作文教學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卮鹨粋€語文問題,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都要考慮表達的內容,表達的技巧,教師指導如何回答,實際上也是在指導如何作文;回答一個數學問題,指導學生如何回答,如何解題,實際上也是在指導學生作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教學就不是語文教師一個人的事了,也不是一節作文課的事了,而是時時處處人人都在指導學生作文。這樣,作文能力還能不提高嗎?
擴大了外延的作文理念,有助于消除作文的神秘感,提高學生作文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學習的主人。作文就是表達,只要沒有智力障礙,人人都會表達,都會作文。學生平時交談是在作文,完成各科作業是在作文,當然寫傳統意義上的作文更是在作文。作文就這樣簡單,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說自己想說的話,無論是說(日常交談、回答課堂問題)還是寫(日常各科作業、傳統意義上的整篇作文)都是在作文。作文,對學生而言,沒有了神秘感,自然便會主動投入到作文中去。消除了心理障礙的學生,自然就會大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想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