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國時期神一般的戰略家、軍事家,是他分析天下大勢,奠定了蜀的勢力,赤壁之戰、草船借箭都是他智謀的體現,六次北伐但終究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的結局。而項羽是秦末舉兵反秦的西楚霸王,伐無道、誅暴秦,卻在楚漢之爭中落敗,自刎于烏江。
今天,這兩個最終都沒有能夠成功的英雄遇到了一起。
兩人坐在一起談論著當年成功的經歷,談著談著,話題便轉移到了最終的失敗。
項羽感嘆道自己當年帶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反秦,雖然在戰場上無往不勝,但在政治上卻那么幼稚,放逐義帝而自立為王,失盡人心;用人上也同樣如此,沒能重用韓信,反而讓他成為了劉邦的得力助手,天意如此啊!
孔明也有同感,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跟隨劉備奪荊州、燒赤壁、占益州,奠定了蜀國盛勢,漢室之亡只是天命啊。
可是兩人原先如此成功,最終落敗,真是天命嗎?
兩人沉默了許久才發現這一切只是自己的錯,卻推到天命上。
諸葛亮發覺先帝在白帝城托孤曾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而他在后來的決策中沒有注意到培養劉禪,只憑一己之力,忽視了規范劉禪的言行舉止,從而在自己身亡后漢王室轟然倒塌,看來這一切的原因不是天命,而是那些“惡”。
項羽也知道了自己的失敗源于自身的缺點,好高騖遠,剛愎自用,自封為霸王,認為武力能解決一切問題,在用人上輸給了劉邦。
當諸葛亮遇上項羽,兩人有著相似的命運,在交談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從對方的經歷中得出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生活中小事能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