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一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采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咸甜種。咸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有咸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二
家鄉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消息后,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后,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尸首方法表達對他懷念,此日正是農歷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們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里看到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我們孩子焦點于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里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回家路上就迫不及待搓起花繩來。回到家里,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收獲,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微笑……
興奮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簡單方式洗刷完畢,媽媽幫助下認真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糯米、大棗、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凈,然后再加進去一定量白糖、蜂蜜和均勻,接著拿來竹葉卷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餡子后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扎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后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我成功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被這欣欣向榮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三
每到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草是我們奉化人必不可少的習俗。我知道我知道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可為什么要插艾草呢?大人們都說艾草是用來祛瘟辟邪的,而我也知道艾草有著很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驅蚊蟲,還能令人保持神清氣爽。我不想停留于表面,越是搞不懂我越想知道。我是個愛刨根的孩子,知道艾草的由來,于是我便去問爺爺,爺爺把艾草故事的來龍去脈講的一清二楚。
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老神仙來到人間打探民風,因為那時候人們不愁吃,不愁穿,無憂無慮的生活著。老神仙來到了人間,變成了一個衣衫破爛、可憐巴巴的老乞丐。他右手拄著木棒,左手拿著一個破碗,來到一戶普普通通的農戶門前。家中有位大嫂正在喂豬,豬吃的不是糠皮,而是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里,他不露聲色,把破碗伸了過去,在農婦眼前晃了晃,哀求道:“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經三天沒吃飯了,你施舍點東西給我吃吃吧!”大嫂瞪了老神仙一眼,說:“去去去,臭乞丐,給你吃還不如給豬吃!豬吃了還長肉呢!”老神仙哀求道:“仁慈的大嫂,不給飯吃,給一點水喝喝吧!”大嫂聽了,順手將墻上掛的被蟲蛀掉的破木勺拿了下來,扔給老神仙,兇巴巴地說:“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這東西怎么能舀水呢?老神仙生氣了,用袖子往墻上一拂,墻上立刻出現了十個又大又顯眼的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內死光。化作一縷青煙,升到空中,那女人嚇得臉色白里透青,好久才反應過來,知道自己闖下了滔天大禍。
第二天,老神仙駕著云朵,手中拿著瘟藥,正要向村里撒瘟藥,忽然看見一個婦女一只手里抱著一個五六歲的大兒子,另一只手里攙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兒子在匆忙趕路。老神仙感到困惑,怎么大的抱,小的牽!于是又變成了一個老頭,倒在路發出一聲聲的呻吟,女人的看見了忙問,“老人家,你怎么啦?”“我腳被樹枝戳了一個洞。”那女的一看,老頭腳上到處是血,把手中的孩子一放,隨手在路旁的草叢中摘了摘了幾片艾草葉,放到老人的傷口上,沒過多久,血就止住了。老人問了:“你走得這么急,上哪兒去呀?”那婦女說:“我村里有個大嫂,脾氣不好,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生氣了,說三日之內,讓我們全村人染上瘟病死光,我們急著去逃命。”她邊說邊把老人攙扶起來,說:“老人家,你也同我們一起去逃命吧!”“那你為何不抱小的走呢?”“老人家,不瞞您說,這大兒子是我丈夫和他前妻生的。現在我丈夫死了,我要把他們的命根子留下來,好好照看才是。”“噢!”老神仙聽了一愣,心想,自己差一點兒就辦錯了事!天下還是好人占多數,壞人畢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說:“你們大可不必擔心,也不用逃命了,這艾草是防瘟的,只要把它插在房頂上,就不會得瘟病死去了。”說完,便跳上云朵,用拂塵把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里。一到村子,女人就到處找艾草,又把這消息傳遍了全村。后來,老神仙雖然在天上投了瘟藥,但因人間處處都有艾草,所以也就都沒事了。
從此,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同時我們也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四
家鄉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消息后,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后,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尸首方法表達對他懷念,此日正是農歷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里看到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我們孩子焦點在于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里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路上就迫不及待搓起花繩來。回到家里,與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收獲,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微笑……
興奮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與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簡單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幫助下認真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與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糯米、大棗、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凈,然后再加進去一定量白糖、蜂蜜與均勻,接著拿來竹葉卷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餡子后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扎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后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花繩與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與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被這欣欣向榮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說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于我們這里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采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床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著幫忙裹粽子了。一開始我還不愿意的,可是看著這些花花綠綠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會拿片裹粽子的竹葉,放點材料,一會拿著草繩綁呀綁,終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條粽子。吃完飯后,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劃龍舟。
于是,我便去河邊看賽龍舟。我拿著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著去。端午節前幾天,他們就擺開了陣勢。龍泉湖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比賽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龍泉湖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江邊泊著兩條龍舟——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它們龍頭翹起,蓄勢待發。隨著一聲震天的鑼鼓響起,兩條龍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秒鐘,向著同一的目標進發。船上鼓聲震天,船中坐著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兩側,每人手中緊握劃板,一鼓作氣。河岸上,觀戰的人群高聲吶喊起來:“黃龍加油!”“青龍加油!”劃船的勇士聽著這激情的吶喊聲,個個憋足了氣力,揮舞著劃板,身后激起的水花濺起一道道波瀾。寬闊的河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劈江斬浪向著河對岸疾馳。一條百十米寬的河床,不到五六分鐘的時間就橫渡過江。一場比賽下來,雙方不分彼此。那種緊張激烈、扣人心弦的競渡場面,令人們嘆為觀止。比賽結束后,誰都不愿離開,大家站在岸邊回味著賽船的無窮樂趣……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六
今年的六月六日是端午節,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度過了開心的一天。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外婆和媽媽包好了紅豆棕子,燒熟后裹著白糖給我吃,每次吃到這紅豆棕子,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啊嗚啊嗚”地吃下去,邊吃還邊在心里盤算著,什么時候自己也包一回棕子。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今年端午節,我可以自己包棕子啦!吃完午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包棕子,于是,外婆拿出了一袋糯米和棕葉。
我和外婆先一起把糯和棕葉洗干凈,然后,外婆把糯米放到一個大盆里,往糯米里灑了一小勺鹽。我不明白為什么要灑鹽,就問:“外婆,為什么要灑鹽呀?”“灑了鹽糯米就不粘牙了啦!”“那不會很咸嗎?”“就一點點,沒關系的啦!”“哦!”雖然我這樣回答了,可我還是一知半解。
準備工作做好后,就要開始了。外婆拿起一片棕葉,卷好,再往卷好的葉里放入糯米,再把棕葉折起來,包出棕子的形狀,最后用繩子把棕子捆好,一個棕子就包好了。一卷,一放,一折,一捆,一個棕子只需四步就完成了。
只見外婆雙手靈巧地包出一個個小棕子,包好的棕子小巧靈瓏,看著外婆包棕子挺簡單的,我就忍不住想要來試一試。我剛包出一個棕子的形狀,還沒捆好呢,米就漏出來了,只好重新包過。有時候,稍一用力,棕葉就破了,也只能重新換張葉子重新包過。看著外婆和媽媽包了一個又一個棕子,可我手頭沒有一個棕子“誕生”,甭提有多著急,只好請媽媽幫忙,總算包好了幾個。最后,我自己單獨包的棕子僅僅只有一個,哈哈,我是多么“強悍”呀!
鍋里放好水,外婆把棕子倒進去,看著這小棕子“撲通撲通”跳下水,我的口水便不由自主地落下來,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吃完粽子,我們便來到華東理工大學觀看龍舟比賽。
華東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大河上,只見碧波蕩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沖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龍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布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后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著,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著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后,一邊劃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沖,那口令里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劃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里有著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
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七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作文 -端午節。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于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小學四年級作文《作文 -端午節》。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盡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于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系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后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八
端午節就要到,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里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童年時代,回到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和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左右篇九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上一篇:最新小學老師個人德育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