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到素有“牌坊之鄉”美稱的歙縣玩了一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歷史悠久,湯顯祖曾說道:“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這里,原來共建有二百五十多座,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了八十多座牌坊。在這眾多的牌坊里,最有名的是城西六公里處的棠樾牌坊群,是位于鮑家村里的,鮑家的權威象征。走進村口,就可以看見七座牌坊年、并排修建。中間一座代表“忠”,往兩頭數去,分別代表“孝、節、義”。第一座卷草試紋頭眷的白麻石牌坊,用四根柱子支撐著,磉墩安放在高高的基石上,古樸典雅、雄偉。桃檐下龍鳳板上刻有“圣旨”二字,表示這座牌坊是皇上下旨修建的。額坊上銹有“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鮑燦是鮑氏十四世族,生前很孝順,他的兄弟是正二品侍郎,為皇上辦過許多事,皇上為答謝他賞他一座牌坊。他把這座牌坊送給了義兄鮑燦,代表了義。
另外還有慈孝里坊、慈孝松坊……,牌坊等級分別是“御制”、“御封”……這代表了鮑氏十八帶代、四百多年的光輝歷史,代表了鮑氏人的“忠、孝、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