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蘋果削皮后露天放置一段時間,蘋果果肉的顏色會發生改變,放得越久顏色會變化地越深。通過查詢資料得知:蘋果削皮后會變色一由于蘋果肉內的有機物—鞣酸與切蘋果的小刀的鐵質發生化學方應所致;二是由于蘋果削皮后,空氣遇到果肉,在氧化梅(蘋果中含有的)的催化下,果肉中的有機物(單寧)被氧化,以致變色。
一、實驗
1。準備的工具和材料:
一個新鮮的蘋果、一把小刀、一張白紙(與蘋果的顏色構成鮮明的對比)
2。實驗過程: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蘋果,將它洗干凈,并用小刀將蘋果切開兩半(切面暴露在空氣中的果肉等同于削皮后的果肉),拿其中的一半放在白紙上,記錄此時時間,再進行觀察。
3。實驗記錄表:
下午3:10
剛開始蘋果果肉呈現乳白色
下午3時20分
蘋果果肉呈現淺咖啡色
下午6:1
蘋果果肉呈現褐色
4。分析:
從實驗現象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在空氣中的蘋果果肉的顏色由乳白色變成咖啡色,再變成褐色。
此時我的腦海里不斷地浮現出一大堆的問號:為什么蘋果果肉顏色會逐漸變化呢?是哪些原因導致它的果肉顏色發生變化呢?這種變化會給我們的食用帶來不健康的影響嗎?有哪些辦法可以阻止暴露在空氣中的蘋果的果肉顏色發生變化呢?帶著這些疑問我星期一來學校立刻詢問了朱老師,并且在朱老師的幫助下上網查詢了相關資料。
二:查資料,解疑問
蘋果內含有一種叫鞣酸的有機物質。用小刀削皮時(我采用用小刀將蘋果切成兩半,讓里面的果肉暴露),小刀接觸蘋果,蘋果里的鞣酸就和刀刃的鐵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物質的一種變化),生成一種黑色的鞣酸鐵覆蓋在蘋果肉的表面。除了鞣酸以外蘋果里還含有一種叫氧化梅的物質。當蘋果削去表皮后,空氣遇到果肉,在氧化梅的催化下果肉中的有機質(單寧)便被它氧化并變色。所以說,這種叫氧化梅的物質也是跟鞣酸一樣,能使原來那鮮亮又而潔白的蘋果果肉變色的。
科學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