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刻在滴水的石頭上,印在樹木的年輪里,他昭示著萬物的開始、發(fā)展、與結(jié)束。
我喜歡一個人看日出,一個人看日落,日出讓我感受到了新的開始,日落讓我對今日充滿回憶。日出,日落,人生就這一次,怎么去想?怎么去走?
總是聽見大人們向我講述“鐵杵磨針”的故事,我贊揚這種精神,但我卻反對不知變通地使用這種精神,就如故事中的老奶奶,把鐵杵磨成針需要多么長的時間啊!本就已經(jīng)是處于暮年的老人還能有多長時間來磨耗啊!人人都應該聽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樣的一句話吧,可是故事中的老奶奶為什么不買一根針呢?沒有捷徑的等待我無可奈何,但若是可以避免的等待我為何去等?
曾知這樣一句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對于把現(xiàn)在的事情推到以后的做法,我認為這不是因為時間足夠的充裕,而是因為人性的懶惰。我們一直把該做的事情推移到以后難道就不怕事情“變質(zhì)”嗎?懶惰是光陰的齒蟲,要不懶惰那么便只有勤勞。我走在秋天的路上,感受著秋天的寂靜,遠方的一縷秋風吹起了一片金色的稻浪,帶起了一個秋季的稻香,細細感受卻發(fā)現(xiàn)少了一些什么——對,是活力!
我是在暮年的秋季里,那本應是屬于春天的美麗,夏天的熱烈已經(jīng)消失了,那最后的知了聲也湮滅在了稻香里。一個人生輪回一個四季,出生的美麗童年,成長中的熱血青年,難有激情的平淡中年,寂寞的人生暮年。
人生四季,夏季中的我們正處于熱血的時期,這是人生的高潮,我寧愿我的人生會從高峰掉入低谷,也不愿意在黃昏回憶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不過是夏季里的一顆小草。人生在世,長長短短,長能有多長?短能有多短?這么一絲光陰,是珍惜?是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