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中午側躺著,在手機翻看人人小報。有時候我是個很矯情的人,帶著“感動”二字的東西我都會想去看看。同時,我也是個淚點很低的人,眼淚格外廉價。看《那些年》會哭,看08奧運會開幕會哭,看12奧運會開幕又哭,聽著南非世界杯的歌wakawaka想起曼德拉會哭,看中國好聲音看到他們的故事會哭……貨多不值錢,其實我不喜歡我的眼淚這么的廉價,但有時候就是這么不情愿地但又很容易地被感動。
關于看書,很小的時候看到校園小說有好或不好的結局會哭(雖然現在想起來那些無病呻吟的文字有點裝逼)。遠的不記得了,高一的時候看了《罪與罰》,看到最后“那一刻”到來我心里的激蕩會涌出眼眶,看歐亨利《麥琪的禮物》那幾天想起來都會想哭。聽見語文老師說王勃只活了25歲,我會為這個充滿才華的詩人嘆息。前幾天在語文卷上看見了《項鏈》沒讀過,搜了下在課上念完,看著馬蒂爾德的故事我什么也聽不進去,心里只剩貓撓似的難過。
現在的語文老師是教過我的最好的語文老師,也是最特別的語文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我得到的更多的是理智地分析,學習怎樣把題做到完美,學會自己判斷,會懷疑會熱血。而不是罰抄寫,也不是講一大堆讓我撐不開眼皮的話。
上一篇:哎,這家伙,不好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