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如果世界少一本書,那么世界就會少一絲光明。書籍是面包,等待著饑餓的人來取,書籍是船舶,引人們到達知識的海洋。現在,讓我們帶上書籍,打開知識的大門,一起去看看吧!
世界上有很多偉人小時候都歷經了艱辛,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就是其中一位,正因為這樣才寫了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今天,我們來看《童年》。
《童年》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事業的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孩子們和外祖母,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在這樣一個彌漫著仇恨和殘暴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環境里,也不乏溫暖和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為主的另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另外,還小茨岡、格里戈里和“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幫助,使他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正直的人。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看童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