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母親教我背了一首我極不情愿背的古詩文《陋室銘》。起初我對“它”的到來不是很熱心,但當我嘗試著去翻譯它是,卻感到了一陣莫名的收獲。
金錢,一個誘人的字眼。然而大千世界,擁有足夠它的人并不多。那么當它不屬于你時,你應用一種怎樣的心態去對待他呢?《陋室銘》很清楚的告訴了你這一點。
當一個人在困難時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換來的不是感謝而是貪婪,人對特質的欲望是很難得到滿足的。
只有不貪慕虛榮,不奢求,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生活中才會有恬適的心情。盡管只有“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種閑雅和怡然,正是金錢所難買的。因此那些在物質上十分富足的達官貴人,很難成為精神上的富足者,也很難有心安理得的快樂。
淡泊,并非沒有欲望。屬于自己的,當仁不讓,否則你會失去良好的機遇;不屬于自己的,不要刻意追求,否則你會付出太多的代價。
淡泊,能讓置身于班里紛擾中的你在心中開辟一方凈土,宛如一面明鏡,折射出人間萬象,令你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淡泊,并非不進取,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無所追求,而是以脫俗的心靈去對待人生,正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那么,就讓我們帶著淡泊的心境,在學習中努力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