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發生一些令我們難忘的一件事。而這件事也總會給我們帶來驚奇和趣味,令我一直記憶在腦海里。在我的心里,也有這樣一件事。
還記得那是5月31日下午,我們四(7)班學生在多媒體教室開展了自娛自樂的“歡慶六一”的活動。同時還邀請了家長和部分任課老師參加。
活動在班歌《向著明亮那方》優美的旋律中拉開了序幕。這首金子美鈴的詩似乎有著魔力,當大家齊唱時仿佛在每個孩子的臉上都能找到一種陽光般的發自內心的向上之意。接下來的琵琶曲《金蛇狂舞》,不由讓人對女孩金淑敏刮目相看,與上學期相比,不知進步了多少。可想而知她一直在努力著,想起了班級中第一個練完字帖的也是她。
課本劇是我們這次活動的主打。當時的考慮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角色可演,而且把文字外化為言行,其中不知要轉多少個彎呢。表演對人是一種極大的考驗,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本次活動中一共安排了11個節目。
《笨人丟驢》開始上演。笨人由組長女孩廖斯麗出演,毛驢由柴子翔出演。讓我們大笑的是毛驢的裝扮,報紙披在身上,驢尾巴也是報紙撕碎成毽子狀的來代替。平時懶得背書說話的錢毅現在沒有一絲的疙瘩,這也許就是表演的魅力吧。
小品《考試之后》《誰最美》是清一色的女孩出演,平時這些女孩就是口齒伶俐的,現在在臺上演的又是生活中可以感受的到場景,因此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新編濫竽充數》組長李晨悅,一個很想向上卻略帶一絲怯意的女孩,曾經因為組員的退出而差點哭鼻子。組員尤湘寧準備了很有創意的紙衣服和紙帽子不知為什么沒有用上。《綽號》的演出因為有組長王奕丹的把關,再說兩個組員是內秀男孩俞浩楠、干哲晨,潘穎又是個做事極為認真的孩子,表演也很到位。
《駝背的故事》來自《一千零一夜》,演員有13個,當時組長孫海瑞強烈要求不要女孩子,因此是清一色的男孩子了。可愛的章琪濤帶來了一個假發,結果徐浩庭戴上了,算反串成功。這里不得不提演駝背的應敏諾,從一開始魚被噎開始就演一個“死人”了。他就閉著眼睛躺在地上,當然他有點重,別人背他的時候,他就又軟綿綿地起來趴在別人背上。平時每次排練時我總是被他感動著。
《不肯長大的小泰萊莎》是個很不錯的劇本。演奶奶的張琦穿著一件舊衣服,看來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女孩徐詩衍反串獨眼強盜。但是這組可能在道具上花了心思,但對人物的琢磨幾乎是空白。
童話劇《青蛙王子》的四位演員是最后組合的,雖然得分不高,但我知道對這四個人而言,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打官司》是個數學小品,兩組比較著演,因此質量有差別。但是其中的“樂”子對他們來說一定是一樣的。
不得不提的是相聲《六一快樂》演出夭折的陳威辰和陳俊祎,由于背不出,最后不得不以被詩歌和對聯來代替。
現在,活動的結果已經成為過去時,但是對這些孩子而言,從組隊、背劇本、一次次排練到演出,絕對是難忘的經歷。
活動反思:
1、孩子是天生的創造家與表演家,只要你愿意提供給他們機會并給予幫助。這次活動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供了劇本,給了活動時間。結果發現劇本還是深度不夠,在彰顯人性在思性的張揚上都有欠缺。如果有人合作,完成像《綠野仙蹤》《人鴉》之類的經典童書的基本編寫,將會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表演舞臺。
2、頭飾、面具、黏貼紙、學生玩具是不錯的表演道具,既環保又經濟實惠。
在自制道具的過程中我總是一次次的夸“你太有才了”,有個男孩子竟然用報紙裁出了一套大臣的衣帽,雖然表演中沒有使用,但這個制作過程充滿了樂趣,甚至有小組向他訂做。
3、組隊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人與人的交際學習機會。組長要盡職、有才,組員才可以隨他挑。組員如果拖拉或是人緣不好,會遭到排斥。不幸的家庭都
有不幸的原因,人緣差的也是如此,各有各的背景。有時會出現沒主意的孩子,一會兒到這組,一會兒到那組,最重成了鳥獸共斥的蝙蝠。個性與集體在小組合作中不斷地摩擦著融合著。《人鴉》中的說的沒錯:群體需要你,你也需要群體。誰也不愿意被排斥,誰也不能被排斥,只好修正自己身上瘋長的“自由主義”。寬容和禮讓不是嘴巴說出來的,而是不斷修煉而成的。
4、只要愿擠,時間總是有的;只要好玩,無聊的游戲我是不需要的。排節目的時間都是中午或是大課間,我只提供了一節的美術課進行上臺的一些細節示范,一節課進行彩排。可喜的是,排節目期間,無聊的肇事者少了,瘋追瘋跑的也少了。
這難忘的一件事,雖然很快就結束了,但是當時它帶給我的趣味卻是無窮的。以后的我,還會將這段記憶珍藏,久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