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一件,令我們覺得十分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在我的心里,自然也不例外。
還記得當時是我第一次一回當小菜農,那是在一個金秋十月,我體會了一次收獲的感覺。
來到田野,四邊的梧桐樹悄悄地落下了春的希望。果樹上壓著沉甸甸的喜悅。高粱聽著農民們的夸獎羞紅了臉,麥子隨著風兒舞蹈的更歡快了。
到了婆婆家的蘿卜地,放眼望去一片綠色,蘿卜全都藏在地底下。我說干就干,拉著蘿卜的“頭發”往外拔。只聽“嚓啦”,蘿卜的“頭發”被我硬生生的扯了下來。我又用手抓住僅露出來一點點的蘿卜,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可蘿卜卻紋絲不動。最后,我終于向蘿卜認輸了。讓媽媽用大鏟子把固執的大蘿卜從地底下“請”了出來。我可是不會輕易認輸,何況對手只是一個小小的蘿卜。我學著媽媽的樣子,用腳踩著旁邊的泥土,抓住蘿卜的“頭發”的最根部,緊閉眼睛,咬緊牙根。使出吃奶的勁兒,只聽“刷”一聲,我睜開眼一看,蘿卜連根被我拔了起來。我高興極了,立馬跑到媽媽面前,準備把喜訊告訴媽媽。可一看,媽媽都拔了一大筐了,而我只拔了一個,有什么好沾沾自喜呢?我又跑回去,努力地拔了起來,懂得了技巧,果然輕松了許多。但火辣辣的太陽依然不饒人,汗流到了眼睛里,酸酸的,又不好擦,終于拔完了一筐。這時只能用七個字來形容“手麻,腳酸,站不直”。但望著一筐勞動成果,我高興的跳了起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頓飯菜,從種子到食物,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勞苦。
這件有意義的事情,令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珍惜身邊的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做一個節約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