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十五的夜晚人們仰望朗朗明月,想念親人,所以中秋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團圓節”。而月餅便是這個節日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
吃著月餅的我神情專注地盯著月亮,問媽媽:“月亮里面不是有個嫦娥嗎?“媽媽便笑著給我說起了“嫦娥奔月”這個民間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照得大地干裂,海水干枯,后來被一個叫后弈的人射下了九個,為此,王母娘娘將一顆不老仙丹賜給了后弈,后弈便拿回家交給了夫人嫦娥珍藏,大家相傳說:“誰吃了這顆仙丹,就能升天成仙。這件事卻不料被一個心術不正的壞人看在了眼里,心起了歹念。趁有一天后弈出去狩獵,他便闖入后弈家,威脅嫦娥交出不老藥,嫦娥心想不是他的對手,情急之下,吞下了不老仙丹,不知不覺便直奔月亮去了。當后弈回家后不見了嫦娥,從丫環口中知道了真相,便拔出劍為嫦娥報了仇。從此以后每年的這天,后弈都會在后花院的桂花樹下拜月,希望她在月亮上平安無事。所以八月十五夜的月亮會特別的圓,特別的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疆,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一邊聽媽媽哼著小曲,一邊欣賞云層里皎潔的月亮。
哼完小曲后我不由地脫口而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嫦娥。”爸爸媽媽聽了笑成了一團,媽媽不慌不忙地回應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爸爸也不甘示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歪著腦袋猶豫了一下,便又接著搖頭晃腦了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