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重讀完了《三國演義》。這已經是我好幾次合上這本書了。但我無論看多少遍,都喜看不厭,都有不同的感覺。特別是對諸葛亮這位大智大賢的英雄,更是敬佩有加。他精通三計六策,胸中藏戰將,腹內隱藏雄兵,神機妙算,只可惜他沒有統一蜀漢。這才是他一生的最大遺憾。
有句老話,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少不看紅樓”我同意;但老不看“三國”,我卻不太贊成。看《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這么沒勁的悲劇,結尾太沒意思了。我覺得悲劇的結尾比大團圓的結尾更耐人尋味。你們說對嗎?《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能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哦!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己的結拜的兄弟,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攻東吳,結果就被陸孫打的一跌地。那一仗,就關系了蜀國的命運。七十五萬大軍啊!被劉備的一口氣,就命喪黃泉。真是可惜啊!本來蜀國糧食有余,兵多將廣武有五虎,文有臥龍,但自從一場仗后,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讀了整本書,我覺得做人應該能屈能伸,劉備就是為了結拜兄弟的死而陪上了更多的兄弟。這實在是太不值了。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是,感言:能屈能伸,還得謹慎,否則你會失去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