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條條寬闊的馬路通向四面八方,當人們因為交通發達去了想去的地方,過上了想要的生活,都在心里感嘆那句古話——要想富,先造路。
暑假的一天,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外婆家東邊是一條不太寬的河,沿著河邊一條寬闊的水泥路一直通向媽媽小時候的學校。踩著腳下平坦的大路,媽媽意味深長地給我講述了這條路的歷史。
八十年代初,雖然新中國成立了有三十年,可是一些農村依然十分貧窮,很多路都是泥巴路,平時走路都是深一腳淺一腳,一到下雨天,那路就沒法走了,一腳踩下去再拔出來就非常困難。所以,常常走完這條路已經渾身是泥了。有一次,下大雨,媽媽打著傘去上學,路上鞋子好幾次被泥巴沾住,媽媽為了趕時間,只好將鞋子拎著,光著腳走到學校,晚上回家才發現腳上被劃了好幾道口子。
后來,漸漸有了磚頭路,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人們變得愛出門了,遇上下雨天身上也不會糊上泥巴,那時人們非常滿足。可時間長了,只是在泥土面上鋪起的磚頭路因為拖拉機和卡車的行走使路面兩邊凹下去,形成了一個半圓形,騎著自行車在上面行走十分危險。
現在好了,隨著改革的春風吹向農村,平坦而堅硬的水泥路造起來了,再也不用擔心過去的問題,外婆和城里人一樣,不光下雨天腳上沾不上泥,看!汽車還可以一直開到家門口,特方便。
聽媽媽講完了這些,想著我們前段時間去北京一路上見到的各種各樣的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的立交橋,還有最據現代化的輕軌,怎么也跟那時的泥巴路聯系不上。
也許是我沒有經歷過,也許是祖國發展的步伐空前絕后,也許……總之我對媽媽的描述不能很深刻地體會,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我們的努力,我的家鄉一定會更加美好。